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积极健康与麻木病态:孙犁、萧红笔下女性形象的差异
作者: 赵欣若   高琴   来源: 散文百家(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犁   萧红   女性形象   差异  
描述: 孙犁与萧红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又都以女性形象的塑造著称,然而由于不同地域文化的熏陶,他们笔下的女性具有着不同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表现为积极健康与麻木病态的差异。
积极健康与麻木病态
作者: 赵欣若   高琴   来源: 散文百家(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犁   萧红   女性形象   差异  
描述: 孙犁与萧红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又都以女性形象的塑造著称,然而由于不同地域文化的熏陶,他们笔下的女性具有着不同的精神面貌和生存状态,表现为积极健康与麻木病态的差异。
孙犁女性书写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作者: 卢林佳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犁   男性中心意识   女性书写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作为男性唤醒女性的运动,担任启蒙者的男性没有意识到自身潜意识中封建男权传统的残留,并在他们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中植入新的男权意识。解放区作家孙犁的抗战小说,以诗性之笔勾画了一群生活在冀中平原战争年代的美好女性形象,而在"美好"想象的背后隐含了叙事者男性中心的叙事立场。
“空白之页”与“变异转型”--孙犁乡村女性叙事的复杂性
作者: 王宇   来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孙犁   变异转型   乡村女性叙事   空白之页  
描述: 作家孙犁一直以塑造单纯美丽而又深明大义的乡村女性形象著称。但实际上孙犁的乡村女性叙事还有鲜为人知的层面。首先是孙犁乡村女性叙事的"空白之页"——他很少涉及同一时期解放区作家笔下常见的乡村女性争取婚恋自主的题材,再者,他在表现民族解放战争中乡村女性所迸发出来的人性美极致的同时,却极力规避这一特殊女性群体在这场战争中触目惊心的性别罹难。其次,孙犁乡村女性叙事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型,塑造出一系列迥异于水生嫂形象的相当另类的乡村女性人物。这一切都表明孙犁乡村女性叙事的复杂性。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后
人性清流濯心田—孙犁人道主义文学论
作者: 闫春宇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孙犁   人道主义   人性论  
描述: 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史,孙犁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极具特色的个案。作为受主流政治领导和规约的主流文学作家,孙犁适度地协调了文学的政治性和文艺性这两条标准,使他的作品兼具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的双重特质。具体说来,是因为他在服从和响应主流文艺方针的同时,又在文学创作中保持了相对独立的个性,他的作品总能给予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赋予读者一种人文的温情。孙犁作品中彰显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很早就为研究者所注意,文学是人学,它承载着揭示普遍人性的使命,文学展现人性之美给读者以启迪,文学揭批人性之恶给人以警戒,它引导人们萌生“把
和谐而独异的交响曲:论孙犁前期小说与京派文学的关系
作者: 鲁晓娜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   孙犁   人性   叙事   京派  
描述: 孙犁作为解放区代表作家,能够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是难能可贵的。在他前期(建国以前)的小说中,不难发现京派文学的影子,《孙犁传》中也提到孙犁早年时期喜欢阅读《大公报》。这一线索让我对探究孙犁前期小说与京派文学的关系产生极大兴趣。我试图通过文本细读和比照的方法来论述孙犁前期小说与京派文学的关系。绪论部分,本文首先指出对于孙犁前期小说与京派文学关系的论述在学术研究上还很欠缺,所以我想以此为出发点论述孙犁前期小说与京派文学的关系,并且指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正文第一部分,我从人性的角度论述孙犁前期小说与京派文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