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析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
作者: 耿园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被消解的姐妹情谊   女性成长   姐妹情谊   女性乌托邦  
描述: “姐妹情谊”作为女性文学的主题之一,并无严苛明确的定义。概而言之,即是女人之间的关系,亲和或者悖离。是近现代伴随着启蒙思潮,随着女性的解放,女性文学的出现而出现。“姐妹情谊”首先是作为一个政治术语出现在西方的女性主义运动中,在80年代逐渐淡出,但它作为一个理论术语仍旧风行于女性主义文学创作界与评论中。通常,姐妹情谊在被解读时既带有着姐妹结盟,共同反抗父权制的政治色彩,也带有女性之间在共同成长与经历中相依相伴,相知相惜的情感色彩。本文尝试选取当代女性主义文本的不同类型,按照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来分析不同作家笔下
并蒂花开一树香——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姐妹情谊”现象解读
作者: 刘琳琳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   女性文学   姐妹情谊  
描述: 作为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母题,“姐妹情谊”也可称为女性间的情谊,虽然在文学史上一直被男性叙事者所刻意的悬置、规避,但在女性文学领域里对其的关注、书写与探索的脚步却从未停止,除了在国外,“姐妹情谊”一直受到当代西方女性主义者推崇,国内方面,从五四时期开始至今,尤其是新时期,随着女性写作的蓬勃发展,对这一母题的书写与探讨仍在继续,期间不乏很多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者及文本批评。无论是作为性别身份的重构、女性意识的觉醒还是作为女性写作的文化策略,这其中蕴涵的文化信息与社会意义都十分值得研究。本文将从“姐妹情谊”概念
“Sisterhood”in African American Woman Literature
作者: 梁波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   特点   姐妹情谊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是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年前。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艾丽丝·沃克和托妮·莫里森。“姐妹情谊”即黑人女性之间的亲密友谊,是她们作品中的突出特点之一本文分别选取了她们具有代表性的三部作品进行分析,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和托妮·莫里森的《秀拉》。首先,本文通过对“姐妹情谊”进行定义,把它和传统观念中的女同性恋区分开来。其次,分析论证了三部作品中“姐妹情谊”的不同体现以及“姐妹情
方舟浮沉
作者: 李校争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分类疏理   性别视角   姐妹情谊  
描述: 要建构具有女性主体性的女性文学,错综复杂的姐妹情谊无法逾越。本文以性别视角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小说题材中的姐妹情谊进行阐释,梳理出姐妹情谊存在和发展的脉络。本文共分三大部分,即引论、余论及主体。引论部分提出姐妹情谊的涵义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指出它在女性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以及目前相关领域研究的缺口。主体部分主要从姐妹情谊小说的创作状况及背景、存在方式、破裂纹路、美学意义等四个层面进行阐释,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小说题材中的姐妹情谊进行剖析,其中对第二层面(存在方式)和第三层面(解体原因)进行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建构
作者: 赵思奇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关系   黑人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姐妹情谊   女性传统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作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以其彰显种族、性别和阶级三位一体的特征,在黑人女性传统、黑人女性形象、“姐妹情谊”等方面的理论建构,不但呈现出黑人传统文化的溯源,同时促进了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虽然有相互矛盾的因素,但在向世界发出边缘群体的声音,提升黑人女性的地位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性别视角下《我的前半生》解读
作者: 王方方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亦舒   性别视角   女性形象   姐妹情谊  
描述: 《我的前半生》从性别视角的角度描写了子君和涓生的婚变及子君的蜕变,亦舒在对笔下的人物进行描述时,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姐妹情谊的高度赞扬,对男性形象剖析时反映了这些男性的婚恋观以及亦舒对笔下男性形象的独特见解,阐述了对爱情婚姻的看法,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幸福来敲门》
作者: 侯林梅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幸福来敲门》   自我   江路   姐妹情谊   传统化  
描述: 在女性主义的文学批评视角下,电视剧《幸福来敲门》中的女主角江路被塑造成传统社会男性笔下的典型女性形象——天使和恶魔两种对立的结合体;在男权的“贞洁观”和“凝视”下,她成为传统社会的多重受害者。江路乐观、独立、坚持自我的性格特点以及她与姐姐和女同事之间构筑的姐妹情谊使得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浅论严歌苓隐蔽的女性主义:以《一个女人的史诗》为例
作者: 卢星伊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缺席   女性形象   严歌苓   女性主义   姐妹情谊  
描述: 女作家严歌苓曾认为自己的作品有一定的女权主义蕴含其中,而自己却不喜欢美国式的女权主义。本文以《一个女人的史诗》为例,从她对陈规女性形象的突破和局限、男性的缺席及在场、姐妹情谊等几方面浅论严歌苓隐蔽的女性主义。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女权意识——以《女勇士》《喜福会》《典型的美国佬》《雪花秘扇》为例
作者: 胡严艳   来源: 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性同体   无声反抗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姐妹情谊  
描述: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尤其以汤亭亭、谭恩美、任璧莲和邝丽莎等为代表,在当代美国文坛的影响愈来愈大。作为女性作家,她们在作品中都关注并探讨女性生存境况以及女性如何争取权利,流露出强烈的女权主义意识。具体来说,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或通过无声的反抗,或将自己定位为双性同体,或结成姐妹情谊,以此对抗父权制的压迫,表达追求男女平等的理想。
黑人女性的自我解放: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碧昂丝的音乐电影《柠檬特调》
作者: 苗慧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柠檬特调   黑人两性关系   碧昂丝   黑人女性   姐妹情谊  
描述: 《柠檬特调》是碧昂丝于2016年4月发行的个人第六张专辑,同时推出了长达一小时的同名微电影。这部微电影共分为十一个章节,包含十二首歌曲。影片中碧昂丝把个人叙事和黑人群体叙事结合起来。影片具有自传性质,同时又是真实与想象的融合。碧昂丝在影片中把黑人女性从边缘带到中心,讲述了在白人至上主义和父权制的压迫下,黑人群体,尤其是黑人女性的共同的故事和经历。本文拟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结合黑人历史来分析《柠檬特调》中黑人女性寻求自我解放的历程。第一章讲述了黑人女性传统的再现,包括非洲元素的应用,黑人女性的发型和奴隶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