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共产国际与妇女运动的发展
作者: 王涛   来源: 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0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妇女运动   共产国际  
描述: 共产国际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并实现了妇女运动严格的组织化和制度化,这些措施保证了妇女运动的方向和效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了女性群体的利益,约束了妇女运动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妇女运动实践中得到反映。
论向警予妇女运动之阶层分析
作者: 李惠康   朱海   田华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阶层分析   向警予  
描述: 作为早期中国妇女运动的理论家,向警予发表了大量专门论述妇女运动的文章。她运用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妇女运动分为劳动妇女运动、基督教妇女运动和女权及参政运动,从而科学地指明
“三八”国际妇女节:中国妇女运动的特殊场域与公共文化空间
作者: 陈雁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文化空间   “三八”国际妇女节   妇女运动  
描述: 在中国,多年来约定俗成地认为三八国际妇女节起源于1910年的第二国际哥本哈根会议,由蔡特金提议设立。本文试图澄清这一三八节起源说的中国版误读,但同时也指出这一误读恰说明了中国百年妇运的国际视野与多源发展特征。从1924年中国人第一次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以来,该节日已经成为了国共两党领导中国妇运的重要场域。而三八国际妇女节所代表的革命传统及其作为中国百年妇运特殊公共文化空间的意义,则是本文尤为关注的。
1970年以后韩国妇女运动的发展与变化
作者: 崔鲜香   来源: 当代韩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970年以后   韩国   妇女运动   发展  
描述: 20世纪70年代韩国妇女运动兴起,开展修改家族法的运动和反对性旅游的运动以及改善女工劳动条件和待遇的斗争。80年代,韩国女性创建多个左派妇女团体,妇女运动走向联合,展现出妇女运动集结的力量。90年代
德国新时期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
作者: 麻蕾   来源: 法制与社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妇女运动   德国  
描述: 本文通过对德国新时期妇女运动的起源、进程的介绍,深入分析德国新时期妇女运动对德国新时期妇女在日常生活、自主权、职业自主权及艺术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德国新时期妇女运动取得的主要成果。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的妇女运动
作者: 魏少伟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妇女运动   湖北   特点  
描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全国的妇女界各阶层广泛动员形成了空前的支援和团结抗日的局面。在中国共产党和鄂豫边区根据地政府的领导下,湖北的妇女界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活动,并呈现出了妇女运动阶层的广泛性、边区妇女运动开展的艰难性以及运动环境的复杂性等特点。
中共六大妇女运动决议案及其影响
作者: 饶品良   来源: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共产国际   中共六大  
描述: 最详尽的《妇女运动决议案》,总结了中共领导妇女运动的经验,对六大之后的中国妇女运动作出明确、有效的指示,为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运动的方针与政策
作者: 曹亚萍   来源: 法制与社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妇女运动   中国共产党  
描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引下,领导和组织妇女运动.根据妇女这一群体的特点,党从政治,经济、文化、组织等方面制定了妇女运动的各项政策.妇女在党的领导下,一方面接受党的理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觉悟水平;一方面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实践,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浅议党在创建初期对妇女运动的领导
作者: 马红卫   来源: 知识经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党的创建时期   向警予  
描述: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将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纳入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轨道。从此,中国的妇女运动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紧密联系,与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密切结合。从1922年、1923年的工人运动高潮
台湾妇女运动与民法婚姻制度的现代转型
作者: 于维君   来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新知基金会   妇女运动   亲属法  
描述: 台湾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逐渐开放,使妇女运动有了生存的机会。而台湾妇女运动所完成最主要的历史性任务就是推动台湾地区民法亲属编的修订。而这一过程推动了台湾妇女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台湾妇女运动对台湾民法婚姻制度的转型,其贡献不容抹杀。
< 1 2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