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妇女解放】搜索到相关结果 33 条
-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论妇女解放
-
作者:
陈文联
来源: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
描述:
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传播,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生、本质、意义、目标、途径和力量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初步形成了以人的解放为本位
-
叶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陈文芳
曾纪虎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女性形象
叶紫
-
描述:
在现代文学史上,左翼作家叶紫的创作时间极为短暂,但他却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大都经历了由听凭命运摆布的"贤妻良母"到为独立自主而斗争的"革命女性"的成长过程。叶紫笔下的女性形象远胜于当时流行的乡土文学对女性的刻画。他借描写这些女性的坎坷命运,表达自己对旧社会女性命运的悲悯之情,还借此提出了对女性解放问题的一些思考。
-
从点石斋的女性形象刻画看清末的妇女解放
-
作者:
刘佳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点石斋画报》
妇女解放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中国传统的儒家礼教下,女性一直处于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地位中。直至清末,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女性的社会地位才开始有所变化。晚清上海的《点石斋画报》全方位呈现了当时的生活面貌,本文通过《点石斋画报》①中的女性形象刻画来看在清末时期中国的妇女解放。
-
黄莲圣母:义和团女性形象的历史变迁
-
作者:
刘平
朱丹
来源:
安徽史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莲圣母”
红灯照
义和团运动
妇女解放
-
描述:
民初之人所写的野史、笔记中提及其人,往往捕风捉影、夸大其词。在现当代学者的论著中,多数是突出她在义和团运动中上阵杀敌的英勇表现,将她塑造为革命造反派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偶像、爱国主义的象征。事实上,"黄莲
-
论《雷雨》中女性人物的不幸命运
-
作者:
宋雪梅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话剧《雷雨》
不幸命运
女性人物
-
描述:
四幕话剧《雷雨》中鲁侍萍和周蘩漪两个主要女性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了黑暗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从另一个视角解读作品体现出的深刻内涵和价值,引发对妇女解放的关注和思考。
-
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中共二大《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的历史价值与启示
-
作者:
罗静
来源: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
劳动解放
-
描述:
劳动的解放是人类解放的前提。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指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这一论断指明了现代中国妇女运动的正确方向,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妇女运动的基本思想,指导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实践,对于促进当今社会的妇女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
中共将妇女解放纳入民族解放的历史必然性及理论支撑
-
作者:
韩贺南
来源:
中共党史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民族解放
女国民
-
描述:
中共四大的妇女运动决议案首次提出将妇女运动作为民族解放运动要素的理论原则。它顺应了20世纪初劳动解放、民族解放、妇女解放的国际潮流,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根植于"我在家国中"的中国文化
-
外国思潮对“五四”前后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对《妇女杂志》(1915-1925年)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作者:
赵叶珠
韩银环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杂志》
妇女解放
外国思潮
-
描述:
的涉外文章开始介绍各国妇女解放运动和妇女研究新思潮,"五四"中后期的涉外文章则重在推介妇女解放思想与理论并深入探讨妇
-
何香凝对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贡献
-
作者:
范红霞
来源: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何香凝
理论贡献
-
描述:
何香凝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袖,积极投身妇女解放运动。在长期的妇女运动实践中,不断探索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主张建立男女平等的法律制度,妇女运动必须与国民革命、抗日救亡运动等紧密结合起来;她
-
简论东固及赣西南苏区的妇女解放运动
-
作者:
叶福林
来源: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东固
赣西南
苏区
-
描述:
东固及赣西南苏区的妇女解放事业成就斐然。在深入了解旧社会赣西南妇女所遭受深重社会压迫的基础上,东固及赣西南的党组织,在设立妇女运动组织,组织妇女参加革命斗争;举办各类学校教育,开展文化普及活动;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