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研究(1898—1949)
作者: 李谢莉   来源: 四川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民族解放   中国近现代   妇女报刊  
描述: 本文对“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1898—1949)”进行系统的整理和论述,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引入了女性史和社会史研究的新视角,把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活动与女性觉醒以及民族解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考察不同时代与社会背景对妇女报刊活动的作用与影响。 绪论 对本文研究对象“中国近现代妇女报刊(1898~1949)”做出了界定,并概述了本文的选题价值以及该题目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1898—1919年是我国妇女报刊的兴起阶段。1898年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女学报》在
论毛泽东妇女思想
作者: 杜玉华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毛泽东妇女思想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   妇女运动  
描述: 毛泽东妇女思想与毛泽东思想一样,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结合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逐渐形成、发展和成熟的。具体来说.毛泽东妇女思想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二十年 代、三、四十年代和建国后三个时期,在这三个不同时期里,毛泽东关心妇女间题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毛泽东在他一生众多的著作和讲话中,有许多关于妇女问题的英明论断,其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八点。毛泽东妇女思想的基本特征呈现于科学性和指导性、阶级性和战斗性、实践性和群众性...
婚姻自由与中央苏区的妇女动员
作者: 詹凑娥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动员   中央苏区   妇女解放   婚姻自由  
描述: 中央苏区,又称中央革命根据地,它位于闽粤赣交界的赣南(后包括整个赣西南)、闽西地区。这一跨越两省数十个县的广大区域,地势险要、资源丰富、人民勤劳勇敢,是一个美丽的山区。但是进入近代以来,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变成了一个经济落后、民穷财尽、反动统治最薄弱的贫困山区。赣南、闽西地区的妇女,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农村中的劳动妇女,长期以来,她们在半封建的农业经济社会中,处于社会的最底层,身受反动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四种权力的束缚和支配,没有政治地位和经济权利,没有人身自由和婚姻自由。“男子虽已
“离家”与“回家”:中国妇女解放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
作者: 那瑛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国家的建构   回家   离家   妇女解放  
描述: ”、妇女解放与民族国家的关系,缺乏将历时性与共时性结合起来的综合探求,对中国妇女解放中出现的“回家”、“离家”与
20世纪初中国女子教育和女性文学
作者: 王娟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女子教育   主体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是以从1844年中国第一家教会女校到1920年大学对女生开放这段时间为限,以中国的女子教育与女性文学的关系作为切入点,对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以阐明20世纪初只有在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现代女子学校教育之后,才得以形成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这一观点。 从1844年中国第一个教会女校,到1898年中国第一个自办的女学堂,再到1920年女子...
人口迁移作为女性解放的一种方式?北京市打工妹的“自由”概念
作者: 戴艺伟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中国女性学   流动人口   打工妹  
描述: 流动人口与女性学
邓颖超妇女参政思想研究
作者: 刘丽红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邓颖超   妇女解放   妇女参政   男女平等  
描述: 邓颖超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一生关注妇女解放事业,积极推动中国妇女参政。邓颖超在领导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妇女解放理论,对于妇女参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在她的妇女参政思想指导下
《青春之歌》: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
作者: 朱冰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青春之歌》   宏大叙事  
描述: 妇女解放与女性文学创作互相促进、相辅相成,革命政治关怀下的妇女解放运动影响着同时期的文学创作。由于建国后的文学创作多采用这种宏大的革命叙事,“十七年”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常被塑造成“英雄儿女
从建国初期中国画中的女性形象看妇女解放:以《九州无事乐耕耘》为例
作者: 牛芳杰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妇女形象   建国初期   中国画   徐悲鸿  
描述: 社会主义制度的新中国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是《九州无事乐耕耘》中女性形象产生的直接前提。作为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被树立起来的典型青年劳动女性形象,她的视觉形象的塑造自然会受到当时国情的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女性劳动力投入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建设中去,而女性形象在这种局部去性别化的过程中,无论是男性化的体态还是被保留的女性化元素,也同样服从于这个目的。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其妇女观——《呐喊》《彷徨》散论之二
作者: 宋桂珍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男女平等   鲁迅   女性形象   妇女观  
描述: <呐喊>、<彷徨>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深刻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他的妇女观.他站在广大被压迫妇女的立场上,感同身受地体察到了她们的悲惨处境,批判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同时,也以"怒其不争"的态度,针砭了女性的麻木和愚昧,希望她们能自醒自爱,走向彻底的解放.
< 1 2 3 ... 20 21 22 ... 69 70 7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