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李彬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社会   形象   儒林外史   女性  
描述: 中国封建社会奉行男尊女卑的风气和传统,我们可以在吴敬梓的《儒林外传》中体会到封建时代女性的悲哀。在以往对《儒林外史》的研究中,往往注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社会男性的分析和解读,忽视了女性在反映社会的本质和问题中发挥的作用,因此本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和分析。
《世说·贤媛》与《列女传》女性形象的差异及其成因
作者: 胡乃文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贤媛》   《世说新语》   《列女传》   女性  
描述: 《世说新语·贤媛》与《列女传》两者均以记载女性的美德懿行为主,是封建妇德的楷模及女性审美标准的集中体现。但《贤媛》中贞顺节义的德行类女性数量较《列女传》明显减少,对于有仁有智、辩才出众的女性形象则有诸多描写。魏晋时期的战乱环境、清谈风气以及门阀制度、门第婚姻造就了魏晋女性不同于前代的神采与人格魅力。
《雪国》中男权中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黎宏博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欣赏   审美期待   男权中心   女性  
描述: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一系列作品中对日本女性之美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获得了巨大成功。而作家在《雪国》中塑造的女性驹子,更成为了世界文坛中的经典形象。本文试图从男权中心视角这一角度,分析这一女性形象
女性形象在月份牌中兴起的缘由
作者: 姜哲   来源: 美与时代(中)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月份牌   女性  
描述: 是经过男性眼光过滤了的女性形象,从不食人间烟火的古装美女、清纯脱俗的女学生到丰艳妖娆的摩登女郎,月份牌画广告画中的美女逐步物化,并最终成为男性审美眼光中的一种卖点、一种消费口味的习惯形象。
互联网女性形象对青少年身体意象的影响及应对——基于社会比较视角
作者: 姜敏敏   杨英新   来源: 社会工作与管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联网媒体   自我意象   社会比较   女性  
描述: 互联网媒体中女性形象会影响受众的身体意象。选择可通达性模型从社会比较角度出发,用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解释了这种复杂影响。对主流审美标准的内化程度、心理亲密性、个性特征、身体质量指数等是影响社会比较结果
从苦难中觉悟——雪漠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一次超越
作者: 刘楠   来源: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坚韧   苦难   女性  
描述: 在雪漠新作《野狐岭》中,莹儿、兰兰、月儿、豁子女人、雪羽儿、紫晓、木鱼妹是雪漠笔下典型的女性形象,她们集温柔、善良、坚韧于自身。一方面,在男权社会的桎梏下,女性自身的奴性地位和极度的贫穷状况,使得
苏轼词中的女性形象——以歌妓形象为角度探究
作者: 何思齐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歌妓形象   苏轼词   女性  
描述: 苏轼字子瞻,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代文化巨擘。在苏轼今存的三百余首词作中,大半对女性形象有所涉及。研究苏轼词中女性形象对于整体分析苏轼其词、其人都很有必要。又因在苏轼今存的词中,有一百余首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歌妓,着墨甚广。故本文以其笔下的歌妓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来进行探讨分析。
论男权制度下的悲剧女性——以莫言小说《蛙》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作者: 张阔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男性   女性  
描述: 历史向来是男人的舞台,即使在西方自由开放的思想被引入,传统守旧的男尊女卑思想被解构的今天,历史留下的男权制度的阴霾仍然笼罩着当下社会,男性仍然是众多女性悲情命运的缔造者和催化剂。在莫言的小说《蛙》中
从缅裆裤说开去——剧版《红高粱》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倪倩凝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剧版《红高粱》   马面裙   缅裆裤   女性  
描述: 相较于小说和电影,剧版《红高粱》塑造了更为多样的女性形象,而各异的服饰更是为人物性格与命运的展开提供了绝佳场所。尤其是周迅饰演的九儿在剧中穿戴的缅裆裤,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服饰成为个性的表征,包裹于服饰之下的身体与灵魂、文明与不满亦被拖拽而出。
女性形象看金庸武侠小说对《红楼梦》的继承和创新
作者: 张继红   来源: 当代青年(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侠义   爱情   女性  
描述: 金庸小说是中国文学上著名的武侠小说,而《红楼梦》是中国传统的古典小说,这两部小说似乎在题材上没有太大的渊源,但是二者都塑造了众多的女子形象。金庸先生笔下的女子形象或多或少的闪烁着红楼女儿的流风遗韵,通过对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揭示二者之间的联系。
< 1 2 3 4 5 6 ... 26 27 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