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42 条
-
《北京女报》传递的西方女性形象
-
作者:
赵继红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文化
他者
报刊
女性
-
描述:
《北京女报》创刊于1905年8月20日,是我国第一份妇女日报。《北京女报》中有大量关于西方女性的论述和报道,这些论述和报道构筑起鲜明的西方女性形象。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方法论,具体分析
-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成秀萍
来源:
彭城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心态
特征
创作
潜意识
女性
-
描述:
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可分为三类 :一是缄默无助的女性 ,如禄兴娘子、娄太太等 ;二是丑怪疯狂的女性 ,如七巧、霓喜等 ;三是自由青春的女性 ,如曲曲、密斯范等。其小说中的女性特征 :懦弱胆怯、丑怪疯狂 ;女性潜意识 :压抑焦虑、缄默无助 ;创作心态 :描摹现实、悲凉压抑。
-
新人形象:女性形象:[《小戏春晖》]
-
作者:
孙燕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戏春晖
中国
人物形象
戏曲
艺术评论
女性
-
描述:
新人形象:女性形象:[《小戏春晖》]
-
现代性爱与性爱中的女性——也谈新感觉派
-
作者:
章长城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呐鸥
新感受派
性爱
穆时英
施蛰存
女性
-
描述:
新感觉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次触及并探讨了现代性爱主题。并将它置放于现代文明的宠辱毁誉中。而其性爱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则能让我们把握到刘、施、穆的不同的女性观。
-
现代性爱与性爱中的女性——也谈新感觉派
-
作者:
章长城
来源: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刘呐鸥
性爱
穆时英
施蛰存
女性
-
描述:
新感觉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次触及并探讨了现代性爱主题,并将它置放于现代文明的宠辱毁誉中,而其性爱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则能让我们把握到刘、施、穆的不同的女性观。
-
史家笔下辽金元女性节烈观综探
-
作者:
陳素貞
来源:
东海中文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
元
节烈
列女传
辽
女性
-
描述:
自劉向作〈列女傳〉以來,「貞順」和「節義」已逐漸成爲女性典範;中經魏晉六朝、隨唐五代,女性節烈觀在開放與保守間擺蕩發展;到了宋代,理學興起,建構了君臣父子夫婦的鋼常關係,凸顯了忠孝節義的道德要求
-
女性学泰拳 防卫兼健身
-
作者:
林方伟
来源:
东南亚纵横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曾启源
新加坡
泰拳武术健身中心
健身方法
自卫武术
女性
-
描述:
女性学泰拳 防卫兼健身
-
爱德娜:一个孤寂的灵魂-评凯特·肖邦的《觉醒》
-
作者:
叶富莲
来源: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觉醒》
人物描写
长篇小说
爱德娜
凯特·肖邦
女性
-
描述:
在凯特·肖邦的长篇小说《觉醒》中,“一个孤寂的灵魂”是作家给予女主人公爱德娜的最贴切的标签。爱德娜的“孤寂”不仅体现在她的自我感觉上,还体现在她与周围人的关系上。爱德娜在孤寂中思考,在孤寂中觉醒。她对“妻业”、“母业”、贞操观的怀疑和否定成为后来女性文学中自我意识觉醒的母题。
-
梦幻中的女人——关于《斯泰因在上海的秘密生活》
-
作者:
温雨虹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之路
文学作品
斯泰因
女经理
文化程度
芸芸众生
价值观念
二十年
二十世纪
女性
-
描述:
刮目相看了。无论是现实中的各个领域,还是电影、电视、文学作品中的世界,女性的形象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女经理、女厂长、女
-
西方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述评
-
作者:
李英桃
来源:
美国研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科发展
社会性别
女权主义
女权后现代主义
西方国际政治理论
女权主义场论
女权主义经验论
女性
-
描述:
自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 ,“社会性别” (Gender) ① 成为西方女权运动第二次高潮的核心概念 ,向 19世纪以降在西方自盛行的“生物决定论”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成为妇女运动的锐利武器 ,对于提高妇女地位、改变男女不平等的社会权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社会性别研究在国际政治理论中从未占据重要地位 ,甚至可以说 ,在国际政治理论中没有社会性别分析的位置。80年代末 ,一些西方女权主义者和国际政治学者将社会性别分析与国际政治研究结合起来 ,开创了女权主义国际政治 ① 这一学科。以社会性别作为分析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