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13 条
-
明清女性的社会性别解读:从缠足至才女写作
-
作者:
刘雪梅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写作
明清
缠足
女性
-
描述:
领域,作为跨文学、历史、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逐渐深入到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一些领域,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有学者将社会性别理论运用于与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进行
-
曹乃谦笔下“女性形象”的欲与悲
-
作者:
李鹏
来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乃谦
欲望
情感
悲剧
农民
女性
-
描述:
生活在雁北地区的曹乃谦,受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用原汁原味的方言土语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的农民形象。在这群被他用"风刀霜剑"刻画出的形象中,最让人震撼甚至惊悸的是那些博大崇高的女性形象
-
“天使”与“恶魔”——波特短篇小说《绳子》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龚娜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平等
传统
魔鬼
天使
矛盾
女性
-
描述:
凯瑟琳·安·波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她主要以短篇小说蜚声于美国文坛。《绳子》是其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妻子这一女性形象格外突出。一方面,作为被丈夫定义的“天使”,她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
-
论侯孝贤电影美学的隐性基因
-
作者:
吴学峰
方忠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侯孝贤
电影
美学
自然
胡兰成
女性
-
描述:
所谓“喜反与好玩”,表现在侯孝贤身上就是“黑道情怀”、“侠义情结”与“士”的观念,也成为他与众不同的创造力。侯孝贤重视女人的“直觉”、“美感”,逐渐关注女性内心,塑造了不少充满了元气与生命力的女性形象。他的电影也如胡兰成的散文一样,散淡而富有韵味,体现和发扬了中国的抒情传统。
-
患脂肪肝危险年龄:男性40-50岁,女性50-60岁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医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危险年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健康体检者
患病率
男性
女性
-
描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专家分析了10000多名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的数据,结果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17%,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研究发现,男性患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女性患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且该年龄段前均呈现患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的趋势。
-
年轻女性如何在科研中起步
-
作者:
牟庆璇
李麟辉
来源:
科技中国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
科学家
年轻人
领导者
发展中国家
科研
女性
-
描述:
当人们在小时候被问到梦想是什么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回答“希望成为科学家”。现在许多年轻人都希望能够在科学领域闯出一片天地。然而,性别歧视,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是科研领域一直存在的问题,从博士转变成课题领导者,对女性研究者来说,是相当有难度的。
-
女性文学与文化
-
作者:
齐红
来源: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文学
指向性
主持人
关键词
历史
女性
-
描述:
主持人语:如果要对本期三篇文章的共同"指向性"作出一个描述,那么我愿意选择"看见"作为关键词。三篇文章分别选择了三位女性作家作为研究个案—吴绛雪、徐小斌、林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更好地"看见
-
《三六九小报》通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文学叙事与文化视域的探讨
-
作者:
曾婉君
来源:
政治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治时代
文化视域
文学叙事
通俗小说
《三六九小报》
女性
-
描述:
本文旨在掘發《三六九小報》(以下簡稱《小報》)中「通俗小說」之女性造型的書寫及相關敘事模式,並廓清三O年代《小報》創作社群觀看女性的文化視域;且進一步與日治時期其他小說文本並列比較,從而顯豁《小報
-
潘自牧与《记纂渊海‧阃仪部》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詹璧瑛
来源:
成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代
形象
类书
潘自牧
记纂渊海
阃仪部
女性
-
描述:
會秩序的看法,在他的認知中,既存在著前代流傳下來的觀念,也可能因應當代社會變化而有所改變。 本文藉著《記纂淵海‧閫儀部》中的分類及每個類目中引用的文句,討論潘自牧與前人對女性的看法有何異同。並配合潘
-
苏伟贞小说研究--以女性观照与眷村题材为主
-
作者:
周淑嫔
来源:
台湾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欲
眷村
爱情
婚姻
苏伟贞
女性
-
描述:
、作品風格此章乃就蘇偉貞的成長背景、創作經歷、作品風格的轉變加以論述。蘇偉貞的作品中對於女性的情愛觀照和人物的形象塑造及其眷村小說的描寫,很多受到其成長背景的影響,筆者將藉由現有的評論資料及和作家的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