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129 条
-
女性社会保障研究综述
-
作者:
杨艳
来源:
青年与社会(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综述
社会保障
女性
-
描述:
社会保障的初衷是为了有效的缩小不公平的结果分配,从而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女性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有绝对重要的部分,女性问题的妥善解决关系着女性自身的幸福生活,关系着后代子孙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因此对女性社会保障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和万分迫切的。
-
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女性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
作者:
柳莉
来源: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社会保障
女性
-
描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非正规就业越来越普遍,也由此产生了社会保障问题。本文以女性为视角,以社会保障为落脚点,研究在非正规就业前提下的女性的社会保障问题。通过对我国非正规就业女性社会保障现状的描述,从
-
女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对策探析
-
作者:
许妍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女性
研究生
-
描述:
针对女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性别观教育三个方面。与男性研究生相比,女性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较差,并易表现出依赖、自卑以及嫉妒的心理特征。同时
-
我国女性研究生教育的成就与展望
-
作者:
王凌皓
杨冰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成就
前景展望
女性
-
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女性明显增加,女性研究生已经成为具有学业优势的精英群体。深入分析建国以来我国女性研究生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展望我国女性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前景,也有助于客观反映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有助于较准确地预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
发达国家女性社会保障及对中国的启示
-
作者:
李宇征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制度
社会保障
女性
-
描述:
发达国家经过长期探索,在完善女性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文章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改革和发展中国女性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指出高度重视妇女的生存现状,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改善她们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
浅议《圣经》女性研究的意义和走向
-
作者:
邓杉
赵蓉
来源:
思想战线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走向
意义
《圣经》
女性
-
描述:
当今社会,《圣经》女性研究的现实意义得到突显,越来越多的学者立足文本分析,并充分利用社会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圣经》独特的女性文化现象进行全新的阐释,旨在经由传统智慧,寻求现代社会和谐健康的发展。
-
近30年来有关中国女性与基督教研究述评*
-
作者:
刘文娜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传教士
基督教
教会组织
女性
-
描述:
通过对近30年来国内有关女性与基督教文献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可将已有研究内容按类型划分为基督教女性观研究、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和女性研究、基督教女性教会组织研究、女督徒研究及比较研究五大专题。在系统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也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
-
《〈左传〉女性研究》评介
-
作者:
王海峰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左传
高方
历史
女性
-
描述:
文章对高方学术新著《〈左传〉女性研究》做了简要评介。评价该书是一部从女性研究为视角的专注文本、史论结合、雅俗共融、生动活泼的学术佳作。其对左传女性史的探索,具有独特价值与意义。
-
女性的欲望背后——读《欲望都市:上海70后女性研究》
-
作者:
李子茜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都市
爱情
女性
-
描述:
每一个女人都有着磅礴浩荡的故事.无论是厨房还是街头,那些女人们的脸,惫懒沉思、感伤冷漠、温润喜悦、粲然开怀,这背后都是丰富深刻的生活.女性讲述出来的话语背后折射出社会现实和价值选择,那里掩藏着女人
-
女性民俗学者、田野作业与社会性别制度——基于对22位民俗学者的访谈和个人的田野经验
-
作者:
刁统菊
来源:
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制度
田野作业
女性
民俗学
-
描述:
对22位以田野作业为搜集资料之主要方法的民俗学者做了一个简短的微信访谈,主题是"女性做田野的优势和劣势"。女性学者从事田野作业,有一些性别上的优势,如亲和力强、更容易被人接纳和信任。只是,传统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