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话语】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俄罗斯民族历史的“文化寻母”——乌利茨卡雅长篇小说《美狄亚与她的孩子们》中的女性话语
-
作者:
张建华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乌利茨卡雅
女性话语
文化寻母
-
描述:
乌利茨卡雅的长篇小说《美狄亚与她的孩子们》凸显了强烈的历史思绪,表现出作家鲜明的“文化寻母”意识———即在女性生命史中寻觅民族历史文化源头的审美追求。作家通过对古希腊神话原型文化历史意蕴的当代言说,对俄罗斯民族生存历史的女性本源的探寻,对民族生存伦理中女性独具的道德自主理念的揭示,完成了女性形象由“他者”叙说向自主自为的女性当代创作意识和创作实践的转换。
-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性话语流变
-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女性话语
女性文学
-
描述:
建国后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女性话语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贤妻良母主义、消费主义等几种话语逆转。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变迁对女性话语有极大的影响,同时中国当代的文学艺术也积极参与了女性身份的话语制造。对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女性角色应该葆有一份应有的性别觉醒。
-
执着的追寻
-
作者:
邱春晖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女性话语
女性书写
-
描述:
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经历了从“人的自觉”向“女性的自觉”的转变过程,80年代以后女性写作开始从整体的文学潮流中分离出来,王安忆的文学创作在这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对王安忆的研究主要放在性别的框架里,立足于小说文本和作家本人,通过与其他女性作家叙事及男性叙事比较,力图揭示因性别经验及人文立场的不同而造成的对两性的形象和塑造,对女性欲望及自然属性的呈现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探索王安忆对女性意识的独特理解。 无论是其小说中男性形象由理想化还原至本来面目,或是对恢复女性自然特性的提倡和反思,或是女性对精神交流的
-
女性视角下的中国男性杂志
-
作者:
高媛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性话语
男性杂志
话语力量
-
描述:
近年来国内时尚类期刊异常繁荣,男性杂志尤为引人瞩目。本文所探讨的男性杂志是指以男性为诉求对象的时尚类生活杂志,不包括男性读者喜欢阅读的其它类型杂志,如财经杂志、体育杂志等。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媒介中的形象和话语表达完全桎梏在以男性为本位的模式之中,女性无力再现自身。整篇论文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中国男性杂志兴起的社会背景,深入研究男性杂志的文本、受众和机构,探寻男性杂志中女性话语的表达、女性意识的体现以及传播过程中女性的角色,进而揭示当代两性话语力量的消长过程。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
-
青年知识女性在媒介中的女权倾向研究
-
作者:
陈沁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媒介
女性话语
女权主义
女性
-
描述:
2003年至2006年间中国媒介的三种女性话语来分析当代部分青年知识女性的女权倾向,以期对女性与媒介的关系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本文对此类研究的背景、内容做了综合阐述,考察了女性与媒介研究
-
女性话语·国族寓言·华人文化英雄——从文化研究视角重读当代华语经典《桑青与桃红》
-
作者:
朱立立
来源:
台湾研究集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人文化英雄
离散书写
女性话语
国族寓言
身份认同
-
描述:
本文从文化研究视角重读旅美台湾作家聂华苓的华语经典小说《桑青与桃红》。认为此作的离散书写和女性话语方式在华语文学史上占有突出而重要的位置,作品叙述了20世纪华人个体的流离创伤体验,同时拥有国族寓言的反思视域,以人物的历史遭际和人格分裂隐喻从抗战到冷战时期的华人离散境遇和文化政治。女性形象桑青/桃红具有华人文化英雄意味。
-
一间“自己”的房间
-
作者:
于蓉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批评话语的主体
女性话语
双性同体
弗吉尼亚·伍尔夫
批评话语的形态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第一个为女性创作大声疾呼,为女性文学开宗明义的女作家。伍尔夫作为将女权主义思想引入文学批评领域的第一人,她不仅把批评父权文化的意识、情感和思想注入了文学批评,她还改变了批评话语惯有的表达方式,提供了理论文本的另一种可能性,从而使女性思想以截然不同于父权理论的声音在文学批评中脱颖而出。她的《一间自己的房间》被誉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绝不仅仅在于它所表达的女性主义思想,更在于它集中体现了伍尔夫开创了一种与父权批评话语方式不同的批评话语方式。她的这篇文章首先在批评话语的形态上不同于男性批
-
《万象》于日常生活领域市民观念的构建
-
作者:
王军
来源: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视野
恋爱心理
女性话语
《万象》
现代揭示
婚姻透视
-
描述:
作为上海沦陷时期颇受市民欢迎的《万象》杂志,在对新文学的吸收、反思和现代市民精神的汲取中,从夫妻私人空间、感情交流角度透视婚姻,直面婚姻的现代矛盾;对“小儿女”恋爱心理、畸情恋爱给以现代揭示;对女性,较多地强调女性家庭功能而缺乏女性意识,但在时代大潮冲刷下表现了不少体现革命性的女性形象,又从现代市民立场出发,发掘到舞女、影星一类职业本身的都市现代性质。《万象》代表了四十年代海派文学由洋场社会延伸到每个家庭的发展趋势。
-
对九十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再思考
-
作者:
张文娟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男权文化
文化反思
女性话语
女性文本
女性写作
话语实践
性别意识
严歌苓
徐小斌
-
描述:
对九十年代以来女性文学的再思考
-
女性文学的新探索
-
作者:
余三定
来源:
文艺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基本类型
本质特征
女性立场
新时期
女作家
多元化时代
女性话语
研究对象
新探索
新女性
-
描述:
女性文学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