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谢文欣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形色色   女性视角   女性形象   铁凝   小说  
描述: 铁凝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尤其是小说,极具特色,在中国当代文坛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从第一部公开发表的作品《会飞的镰刀》,到2006年推出的长篇小说《笨花》,她的作品获奖无数。作为女性,铁凝从来不回避自己的女性身份,她始终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和生命过程”,她自己也曾说:“女性,是我永远关注的主题”。所以,她在小说中创作了大量的女主人公形像,而且,她最重要的、最成功的作品也都是在写女性。可以说,她的小说就是写女性人生的。本文试从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着手对铁凝及其作品展开分析和研究:首先
从女性视角解读托尔斯泰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杨四美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观   托尔斯泰   女性问题   性别  
描述: 托尔斯泰三部长篇小说中涉及到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她们性格各具特色。本论文从女性视角来解读托尔斯泰三部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何为女性视角。主要对女性视角这个概念进行了解释,首先对性别、两性气质等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本论文中女性形象的分类和批评。第二章:从女性视角分析托尔斯泰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论文把托尔斯泰三部长篇小说中涉及到的女性分为上流社会的妇女形象和最底层的妇女形象两大类,在大范围下又划分出五小类,然后对每一类人物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进行细致分析。第三章:反思托尔斯泰的女性观。首
论凌叔华小说创作的女性视角
作者: 王莉莉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凌叔华小说   女性视角   女性道路   女性观   女性形象  
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来思想的解放,凌叔华就是受其影响而成长起来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描写在时代变迁背景下的女性,这些女性,或是在传统的枷锁中无力挣脱,或是在文化的夹层中自甘堕落,亦或是在有爱的婚姻中找寻自我,作品中,凌叔华文风含蓄温婉,其中并含有对礼教或是人物自身的淡淡讽刺。夏志清曾说:“在创作的才能上,这些人都比不上凌叔华”①,“这些人”指的是同时期的女作家,凌叔华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与她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女性视角是分不开的。本论文就凌叔华小说创作的女性视角展开讨论,首先对二十年代女性文学创作概况进行简要分析
不该湮没的战地私语——论《我是女兵,也是女人》的女性书写
作者: 唐婕   来源: 深圳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列克谢耶维奇   女性视角   战争文学   女性书写   男权制  
描述: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是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白俄罗斯女记者、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之一。在此书中,作者采用口述实录的写作方式,从女性视角出发,记录了曾历经二战的苏联女兵们私人化的战争回忆。通过这部作品,阿列克谢耶维奇将女兵们眼中的战争呈现给世人,使她们的伤痛与诉求得以传达。虽然阿列克谢耶维奇本人还未公开表示对女性主义的支持,但从实际结果上看,她写作的出发点,以及作品本身,都是对女性书写的实践。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对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的女性书写进行讨论,并分析其价值与意义。第
探析玛莎·格雷姆舞蹈创作的艺术特色——以《黑夜的旅程》等作品为例
作者: 陈音竹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玛莎·格雷姆   人性   生命观   精神分析  
描述: 本文通过对“玛莎·格雷姆对动作技术的开发”“对戏剧性结构的追求”“对人性的探究”和“对生命的关怀”诸方面问题的阐述与论证,从“收缩——伸展”的技术本身入手,重点就技术中某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及剖析它们在作品中的体现,由此推论出形成浓厚的个人风格性动作特征的必然性;接着,论述格雷姆以全新的角度塑造女性形象,运用独特的编创手法进行创作,形成了一种新的剧场舞蹈的表现形式。格雷姆的众多作品中体现着她对精神分析美学的追求和运用,借助希腊神话深厚的精神真理来实现她对人类心理空间的探秘和人性的深入探索。无论是在作品
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导演在女性视角下的创作特征
作者: 李杨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女性角   女性主义  
描述: 随着女性意识的发展,中国导演群体出现了主体转型:从男性独掌大权到女性顶起半壁江山。女性导演的电影作品呈现出了独特的态度和风格,因此研究女性导演在女性视角下的创作特征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第一代女性导演创造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导演的塑造如出一辙,脸谱化、无性别,多集中于“地母”和“花木兰”这两种形象。而8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导演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将女性意识贯穿到电影作品中。她们通过电影追求两性平等的话语权,转变大众在父权社会影响下单一的男权思维模式。8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导演选择亲情
弗·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廖友庆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矛盾心理   女性视角   女性自我实现与职责的冲突   爵士乐时代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与泽尔达·菲茨杰拉德  
描述: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和"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对美国文学的杰出贡献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评论界对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本文作者试图以历史的观点、从女性视角审视其主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指出菲茨杰拉德虽然更善于以男性视角进行创作,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中女性的矛盾形象正是他所处时代女性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本论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了评论界对菲茨杰拉德所创作出的女性形象的不同评价以及本文作者意欲以作家的生平、所处时代妇女运
论马俪文的电影创作
作者: 谢珊珊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马俪文   现实主义   商业电影   电影时空  
描述: 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外,分三个部分对马俪文的电影进行较为全而、系统的分析,并将从中概括出马俪文作为一个新生代的女性导演,在电影创作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美学风格,力求找出其从前期到后期创作风格转变的主要原因。第一章从女性视角的角度深入剖析马俪文在电影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异乡女性的都市成长主题,围绕着“闯进-打破-融入-拯救”这样的创作模式进行具体评析;同时也介绍了其女性视角下看待两性的不同结果。马俪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都是光辉耀眼、可爱可敬的形象,而男性则是以自私虚伪卑劣的形象出现。这种人物形象的设置,与
宁瀛电影研究
作者: 吴小溪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宁瀛   女性视角   纪实性   都市电影   现代性  
描述: 反思的民族寓言和唯美的影像神话,而是将镜头对准了古老的北京城,以准记录风格为我们提供了影像的另一种可能。宁瀛于1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经典解构与重建
作者: 曹晓东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论   女性视角   两性关系   经典的解构与重建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主义视域下的经典文学作品的解构与重建,是当下西方学界一个热门的文学—文化现象。它产生于女性主义思潮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共同作用下,是一条崭新的具有性别意识形态色彩的创作途径。女性主义文论让人们对建立在男性话语基础上的经典文本进行了女性视角下的观照,不仅揭示出原文本中的男权意识形态的痕迹和男尊女卑思想,也通过解构和重写,表达出作者借用历史题材、关注女性生存状况、并进而思考历史上的两性关系的创作理念,从而达到批判父权文化、为女性“正名”的目的。 迄今为止,国内尚未出现对“女性主义视域下经典的解构与重
< 1 2 3 ... 10 11 12 ...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