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观】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妻子与姬妾——《林语堂三部曲》人物论之二
-
作者:
朱东宇
来源:
学术交流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互补
儒道融合
理想性
女性观
家庭文化
象征性
哲理性
-
描述:
本文从文化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现代华人家庭文化小说《林语堂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妻子与姬妾(情妇),认为这些人物具有儒道融合、中西互补、“二重组合”式的复合性思想个性与文化品格。表现出鲜明的哲理性、象征性、理想性的精神特征与艺术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了林语堂儒道融合、中西互补的文化价值观、艺术审美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妇女观、婚恋观与家庭文化观
-
美丽与悲哀——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周阅
来源:
日本学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豆的舞女》
川端文学
女性观
小笠原
《雪国》
向日葵
女性形象
岛村
小说
川端康成
-
描述:
美丽与悲哀——川端康成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周阅日本著名作家、“新感觉派双璧”之一的横光利一,在患绝症之前曾经说过,川端康成没见过母亲,所以他的作品中大量地流露出恋母情结。后来,川端听到这一说法,感到非常震惊。川端始终认为,自己对母亲既不...
-
论林语堂的女性崇拜思想
-
作者:
王兆胜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崇拜
女性意识
女性观
女权主义者
《红楼梦》
中国现代作家
林语堂
武则天
女性形象
性别角色
-
描述:
中国新文化、新文学的最大功绩之一即是发现了“人”,尤其是发现了“女性”。“是否关注和如何关注女性”成为衡定现代人优劣高下的试金石。周作人说过,“鄙人读中国男子所为文,欲知其见识高下,有一捷法,即看其对佛法以及女人如何说法,即已了解无遁形矣”。那么,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林语堂是否关注和如何关注女性呢?对此,学术界未能给以充分的注意。事实上,林语堂不仅尽其一生关注女性,而且有着独特的女性观念,即女性崇拜思想。通过对林语堂女性崇拜思想的详细解读,我们既可理解林语堂对“女性解放”的独特贡献;又可充分认识林语堂的
-
张爱玲的女性观及其前期创作
-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传奇》
张爱玲
生命本体
女作家
女性观
现代女性意识
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
描述:
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斗争、政治斗争构成社会生活重心之所在。感时忧国,反映社会重大问题的创作,成为新文学主流。如果说这种文学选择正体现着历史的必然性的话,那么,上海沦陷前后张爱玲在文坛的走红,则可视为历史的偶然性为作家个人、也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的...
-
《红楼梦》——中国古代女性整体人格悲剧的总结
-
作者:
苏萍
来源: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女性
冷香丸
女性观
《红楼梦》
人格美
女性人格
人格悲剧
女性悲剧命运
林黛玉
女性形象
-
描述: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各种女性文化类型的大荟萃。作者通过各类性格女性的悲惨命运告诉读者——在封建统治的社会结构中,女性无论是怎样做人,命运都是悲惨的。这就是“千红一哭”、
-
拓展视野,推进女性文学持续发展:第四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评述
-
作者:
盛英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拓展视野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女性观
持续发展
女性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
性别意识
学术研讨会
女性主义
-
描述:
紧接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建设奖”颁奖仪式之后,1998年9月20—23日,第四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名城承德举行。研讨会颇具广阔文化视野:除对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批评、研究的成就和经验、问题和前景作进一步探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