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太宰治研究—围绕女主人公的坚强
作者: 郭乾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坚强   女性形象  
描述: 初读太宰治作品时,大多数作品给人的感觉是:男性主人公异常软弱,作品中充斥着对于社会道德伦理的否定。然而,仔细地阅读之后,就会发现:后期作品中所描绘的女主人公是一群能给他人带来希望,同时自身也能够坚强地与社会伦理道德积极斗争、生存下去的女性。这一特点,着重在太宰治的后期作品中被强化、突出地表现出来。《斜阳》《维荣的妻子》《阿桑》这三部作品更是如此。通过对初期作品《鱼服记》,以及晚年名作《斜阳》《维荣的妻子》《阿桑》这四部作品详细的分析研究,着眼于女性的坚强面,来了解太宰治的女性观,以及他对女性所抱有的期望。
从《世间妾形气》和《雨月物语》来看上田秋成的女性观
作者: 谢采云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伦理   上田秋成   贞操  
描述: 《世间妾形气》和《雨月物语》分别是上田秋成在明和四年和明和五年所写的。两者体裁不同,但创作时期相近。所以,我认为选取这两篇来研究秋成的女性观会更具有代表性。秋成的作品被认为比较侧重体现人的自然性。但是,先行研究中却出现了“赞美遵守封建妇德的女性”和“同情被封建妇德压制住的女性”的两种相对的观点。秋成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是怎样体现社会对于女性的普遍看法的?他是怎么把女性的生活方式和封建道德联系在一起的?先行研究大多从个别作品来考察女性形象。而几乎没有整体地分析过《世间妾》和《雨月物语》中的女性形象。所以,本文想
莫言与川端康成女性观的比较
作者: 张金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莫言   女性观   川端康成  
描述: 莫言和川端康成都是二十世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东方作家,他们都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并成功地在作品中将本民族的文化完美地呈现出来,从而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二人除了写作风格相近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两位东方文学巨匠还有着惊人相似的女性观——对女性美的极度崇拜和女性命运的高度关注。莫言和川端康成虽有着相似的女性观,但由于其生活经历和思想文化背景的不同,二者女性观中所表现出的具体内涵又有所差异:莫言的女性观倾向于对坚强、野性、具有斗争性的母亲形象的赞美,而川端康成则更欣赏柔顺、纯洁、具有悲美色彩的青春少女形象
试论《女铎》的女性观——基于1946-1951年杂志的分析
作者: 邹雅筠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铎   女性观   男女平等   男女有别  
描述: 中国近代报刊的历史是由外国传教士揭开的。中国近代史上发行时间最长的一份女性杂志——《女铎》就是由传教士李提摩太创办的。自1912年4月在上海创刊起,至1951年2月止,《女铎》杂志共出版412期,总发行量超过100万份。在她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女铎》经历了不少波折,一度因时局不稳和战争的原因变为不定期刊物。但是《女铎》杂志的最后六年(1946-1951)出刊相对稳定持续,没有发生中断。在1946年至1951年间,《女铎》经历了解放战争与新中国成立等历史事件,为我们研究建国前后社会对于女性的角色认知提供
为女性平等而抗争—艾捷尔·伏尼契的女性观在《牛虻》中的体现
作者: 马欣言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牛虻》   女性观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  
描述: 《牛虻》是英国女作家艾捷尔·丽莲·伏尼契的代表作,虽然在西方遭到了忽视,却在中国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前人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男主角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和从翻译角度分析其在中国的经典化和去经典化。本文作者认为,固然牛虻是该作品当之无愧的主角,但是其中的女性角色也同样不可忽视。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部小说,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及双性同体的角度对文中的三位女性角色以及伏尼契的女性观进行探究。本文得出结论,在自身反抗经历的影响下,伏尼契是一位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她赞赏和鼓励敢于反抗的女性。她对敢于进行反抗
从《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作者: 曾尔奇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华烟云》   女性观   林语堂   背景   女性形象  
描述: 林语堂身为一代大师,他的代表作《京华烟云》一出版就受到国内外极大追捧,被誉为现代版"红楼梦",是林语堂作为小说家在文学史上地位的奠基之作。《京华烟云》中刻画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从这些精彩纷呈的女性群像中,我们可以窥见林语堂同其他作家与众不同的女性观。本文以《京华烟云》的写作背景入手,从《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看林语堂的女性观。
奥尼尔剧作的女性形象与女性观
作者: 卫岭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伤记忆   女性观   奥尼尔   地母神话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对奥尼尔悲剧创作三个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和剖析,通过深入奥尼尔的传记和创伤记忆,分析奥尼尔女性观的嬗变,探讨他的地母崇拜和对女性形象、母亲形象关注的深层次原因,从而论证奥尼尔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伟大作家
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庞中兰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在路上》   杰克·凯鲁亚克   女性观   垮掉的一代   女性形象  
描述: 杰克·凯鲁亚克创作的小说《在路上》刻画了三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基本可分为家庭天使类女性、妖女荡妇类女性以及新生代女性形象,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作家的女性观矛盾的两面性,既有主体对女性的关爱与同情,同时又有着个人的保守与刻板。反映了作家仍然没有摆脱掉男权制社会的藩篱,对于女性的同情与关心是不彻底的,有意无意的把女性仍然看成了是男性想象、欲望以及恐惧的寄托载体。
王小波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郭微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小波   女性观   自由     诗意  
描述: 王小波无疑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作家,他塑造了一系列生动别致的女性形象,她们追求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活出女性最本真、最天然的一面。王小波反对一切压抑和种种人为的思想枷锁,崇尚自由、有趣无羁绊的人生,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他这种理想追求的外在体现,折射出他本人的女性观乃至全部的审美趣味和艺术态度。
从《儿子与情人》中的女性形象解读劳伦斯的女性观
作者: 吴林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冲突   劳伦斯   新女性   工业革命  
描述: 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上最富创新、最有争议的小说家之一。劳伦斯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用最敏感的笔触和超越传统的模式塑造了身份不一的众多女性形象。出版于1913年的《儿子与情人》标志着劳伦斯创作成熟期的到来,而且至今都被公认为是他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中刻画的三个主要的女性形象—莫瑞尔太太、米莉安、克拉拉,最终都以悲剧收场,成为男权制为主题的旧时代与工业革命初期女权运动冲突的牺牲品。本文借《儿子与情人》这部作品中的几个女性人物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