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安东尼·特罗洛普的女性观论其小说中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
作者: 耿潇   来源: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罗洛普   女性观   悲剧命运  
描述: 纵观19世纪伟大的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作品,从其早期小说《养老院院长》到后期小说《菲尼斯·芬恩》,女主人公无不有着悲惨的境遇。本文基于作家特罗洛普的女性观来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原因,作家自身的反叛精神赋予了笔下的女主人公强势的一面,然而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员,作家的女性观必然受到19世界英国社会对女性总体价值观的局限,因而小说中女性主人公最终仍然无法逃离远离幸福、走进人生坟墓的悲剧性命运。
从《名利场》看萨克雷的女性观
作者: 陈蔚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萨克雷   《名利场》  
描述: 《名利场》中的两位主要女性人物曾被看作是作家为进行道德劝诫而有意塑造的正反典型。本文从文本入手,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考察萨克雷在《名利场》中描摹的女性生存状况,探讨他与时代女性观的契合与冲突,分析表明萨克雷已超越了传统的女性观,但同时,萨克雷的女性观也存在一定的矛盾性。
霍桑的女性观
作者: 代显梅   来源: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保守   女性观   霍桑   复杂  
描述: 19世纪上半叶,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男女分工的社会格局渐成定式,虔诚、贞洁、顺从和家居的妇德受到美国社会的格外推崇。与此同时,受欧洲妇女运动的影响,新英格兰的知识女性开始提倡女权,玛格丽特.福勒的《19世纪的妇女》以及美国第一次妇女大会的宣言《我们的态度》都对美国社会女性崇拜的传统价值观提出挑战,妇女问题成为这个时代众多的社会问题之一。霍桑置身妇女运动活跃的新英格兰,他的思想与创作沉浸了对女性问题的思考。他的女性观是矛盾复杂的:既同情女性的不幸遭遇,又反对女性扮演社会角色。霍桑在他的
《史记》、《汉书》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明娟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史记》   《汉书》   女性观   女性形象  
描述: 在中国古代社会,女性因地位低下而易被忽略。记录从上古到西汉这段历史的《史记》、《汉书》中女性的数量远远少于男性,记录的详尽程度更是在总体上不如男性。但是,就如真实的历史不可能把女性排除在外一样,此二书中的女性形象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并同样呈现出其应有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这些女性不同的身世、性格及人生遭遇构成了那段历史中独特的女性群像。从文学的角度看,这些女性形象又超越了那个时代,具有了人性高度上的审美意义。司马迁和班固也有各自的女性观,本论文拟从文学的角度分析此二人笔下的女性形象。 全文分五部分,包
《列女传》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观解读
作者: 余燕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向   女性观   女性形象   《列女传》  
描述: 《列女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妇女专史,也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它塑造了110位女性人物群像,她们身份悬殊,面貌各异,却组成了文学史上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在这些女性形象中,有德才兼备的贤女、恪守礼法的贞女、轻己重义的义女、有胆有识的智女以及骄奢淫逸的祸女五种才性类型。而从相貌上看,有外美内丑的美女、还有富有才智的丑女两种类型。在《列女传》中,作者用情节化的叙述方式、较有个性的人物语言、虚构的手法以及作者富有褒贬意味的议论来努力突出他笔下的主人公形象,并表露他的政治诉求,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当然,和前代传
试论太宰治的女性观:以其后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作者: 卢欢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期作品   女性观   女性形象   太宰治  
描述: 试论太宰治的女性观:以其后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为例
《左传》女性研究
作者: 林雪芬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左传》   社会生活   女性形象  
描述: 《左传》女性研究
乔治·爱略特的女性观在其《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体现
作者: 唐文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乔治·爱略特   女性主义  
描述: 乔治·爱略特(1819-1880)是维多利亚时期女性作家中杰出的一位。她,费劳伦斯·南丁格尔,以及维多利亚女王本人并称为维多利亚时期最著名的三位女性作家。与同时代的女性作家相比,艾略特的一生是反传统的一生。她大胆的涉足传统意义上男子的知识领域:研究颅相学,翻译宗教方面的作品,充当评论家;思想上,她接受先进的科学和社会思想,放弃原有的宗教信仰,宣布不再陪父亲上教堂做礼拜;在现实生活中,她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有妇之夫著名的评论家乔治·刘易斯过着非传统的婚姻生活。二十世纪女性主义的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对她推崇
论老舍小说《阳光》中"新女性"形象的当代意义:兼与《月牙儿》比较
作者: 贺昱   来源: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女性"   《月牙儿》   女性观   老舍   《阳光》  
描述: <阳光>是老舍小说中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部作品.<阳光>的诞生标志着老舍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已由写作<月牙儿>时注重的社会批判而转向批判女性自身.时"新女性"的形象塑造体现了老舍时女性问题思考已经深入和成熟.<阳光>和<月牙儿>一起,互补地展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精神戕害.通过对"我们"的群像展示、对"新"外衣的质疑以及对黑暗男性世界的描摹,老舍试图说明经济因素对女性解放产生的负面影响."新女性"形象对当代女性具有重要的警鉴作用.
从朱丽叶形象塑造看莎士比亚的女性观
作者: 吕改改   来源: 长治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莎士比亚   压抑   女性形象   抗争  
描述: 文章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出发,分析朱丽叶在剧中的形象,从被牺牲的羔羊、勇敢的战士、心灵的启示者和精神的慰藉者这四个方面展开,从而揭示莎士比亚的女性观。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