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文瑶   来源: 湖北美术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职业   商品消费文化   现代性  
描述: 本文通过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里出现在不同社会场景中的女性形象,来阐释艺术创作的环境对艺术家的作用,以及艺术家又如何真实的再现特定时代的人物风貌。十九世纪工业城市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得女性不再被局限在室内,而是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画家对现代社会的描绘来自于他们真实的生活体验,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画家对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描绘,讲述了生活在城市中的女孩必须为了生存而艰苦的工作。年轻且有些姿色的女孩选择了较为轻松的工作例如舞女、歌唱演
反思女性职业下沉现象的社会根源
作者: 暂无 来源: 工人日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女性职业   社会根源   女性就业   性别歧视现象   劳动力市场政策   社会文化背景   发展机会   男女平等   女性社会角色   女性形象  
描述: 反思女性职业下沉现象的社会根源
诠释美丽内涵 谱写自信篇章——“美丽女人内外兼修”中国女性形象工程 2014年度全国推广活动在京举行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职工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职业   职业女性   全国妇联   家庭和谐   女性角色   女性健康   组委会办公室   “四自”   时代女性   女性成长  
描述: "心系女性"活动概况为了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倡导"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培养和造就新时代女性,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于2000年正式启动了"心系女性"系列活动。活动开展以来,以"提高女性综合素质、创建文明和谐家庭"为宗旨,以促进女性事业发展,推动家庭和谐建设为中心,积极倡导女性履行社会责任,相继开展了女性维权工程、女性形
2013年第三届中国女性HR论坛在京举办
作者: 王云彩   来源: 中国培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职业   职业女性   群星璀璨   职场竞争   中国人力资源   大红门   三人行   跨时代   人力资源领域   HR  
描述: 8月10日,由三人行—中国人力资源公益学习论坛主办的"2013年第三届中国女性HR论坛"在大红门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新时期女性HR经理人职场竞争力塑造。2013年进入跨时代女性职业旺盛期,中国各领域的杰出女性形象已是群星璀璨,她们凭借过人的胆识
90年代中国传媒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汪永晨   来源: 时代风采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职业   年代   中国   老百姓   女性形象塑造   大众传媒   价值   座谈会   男人   电视剧  
描述: 在一次座谈会上,作家张抗抗说:很多年来我们对女性的形象有一种误导,我们老是说,你们应该怎样,或者说男人心目中的女人应该是怎么样,女人心月中的女人应该是怎么样,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忽略了女人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只是说,女人受了男性的压迫,或者说女人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女人应该有很多的权
职业女性与女性职业
作者: 沈纯道   来源: 人才开发杂志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女性职业   中小学教师   职业选择   适合于做   心理特点   营业员   女性形象   男性   职业内涵  
描述: 过去,女性一般没有职业,她们的任务主要是生儿育女、料理家务。后来,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开始在社会上独立谋职谋生。于是,对于那些从事着固定的有收入的职业女性,人们称为“职业女性”。 女性从事职业工作,是对女性的一大解放,从此她们可以要求自主、自立、自强了;同时也是对职业内涵的一大扩展,从此职业不再是男人的代名词。 ●职业女性的特点
抗争、职业前途与彷徨——从抗战前的女性题材电影出发研究当时的职业女性生存状况
作者: 王娟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女性职业   社会工作   职业意识   女性题材   有所助益   社会地位   市民生活   女性形象   时代女性   抗战前   电影   妇女解放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   现实问题   女子教育   艺术形式   女性解放思想   生存现状  
描述: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大多被禁锢在家庭里,很少有机会进入社会工作。少数的女性从业者也多是被生活所迫的底层社会女性,她们从事如帮佣、船户、织工、妓女等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中国的女性真正产生职业意识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女性解放思想的传播,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使得一部分女性进入职场成为可能。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由于其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而成为反映市民生活和文以载道的重要工具。女性形象本来就是各种艺术形式中所经常表现的,而反映职业女性的生活无疑又添加了一层近代化的色彩。那些带有女性关怀的编导们把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