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电影】搜索到相关结果 10 条
-
简析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吉喆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人物弧
-
描述:
人物弧是编剧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人物建置的重要工具。国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人物弧,多年来在男权社会的压抑下一直处于"被看"的境地,受到压抑,其人物弧的建置完全服务于男性角色。国产女性创作者为打破女性角色"被看"的现状,扛起女权主义的大旗,在众多女性编剧和导演的不断探索中完善着中国当代女权主义电影的谱系表。本文以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为例,散谈编剧建置女性角色人物弧时的女性意识。
-
看《永不妥协》中女主人公形象的蜕变
-
作者:
林宜竹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永不妥协》
形象蜕变
励志
-
描述:
《永不妥协》是一部励志题材的女性电影,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将这个真实事件搬上大银幕,用艾琳这个执著、坚强的普通女性形象之蜕变描述了她奋斗精神的可贵之处,面对困难不放弃的毅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对电影中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艾琳一角形象的蜕变进行了详细总结,发现女主人公绝地逢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展示电影中的女性风采,给观者带来新的观影心得,也鼓励着影迷们前进,在现实社会中不断鼓励自己进步。
-
相似主题,不同处理:成濑巳喜男与今村昌平的女性电影比较
-
作者:
张雪莹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成濑巳喜男
今村昌平
-
描述:
日本的女性电影传统可追溯到1924年,时任松主场场长的城户四郎已把“现实题材”和“女性电影”作为“松竹”开掘耕耘的资源面。二战过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以及西方思潮的涌入,使日本人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昔日处于男性光环之下的女性慢慢被推向前台。从五所平之助的《木偶姑娘》1927年,到蜷川实花的《狼狈》2012,日本女性电影不断发展演化,女性形象也从“羞怯温顺,依赖感很强的传统意义女性”发展为现在的“独立成熟,毫不掩饰欲望”的女性形象。作为日本女性电影发展史上两个重要的角色,成濑和今
-
浅析以女性为对象的传记类电影
-
作者:
黄子源
来源:
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传记电影
个体解放
-
描述:
近年来,关于传奇女性的银幕故事,不仅赢得了观众,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大电影节的娇宠,在传记类电影中独树一帜。回顾女性传记电影,笔者试图在历时纵向和共时横向上展开不同角度的探索,分析其表现对象、表现手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流变。
-
小议女性主义及女性电影
-
作者:
周玲宇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随着社会进步,女性作为“被支配者”的地位已经被逐渐改变,“主宰自己命运”呼声日益凸显,女性主义批评要求以一种彻底的女性视角,抵抗和反击已往文学作品及评论的男权传统,并通过各种艺术实践不断加强自己的力量。这些要求反映在电影艺术形态上,推动女性电影产生与发展,丰富电影类别,拓宽受众视野,也为女性电影定义的探讨提供理论支撑。
-
新世纪以来海峡两岸女性电影对照研究
-
作者:
常瀚文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性别议题
对照研究
-
描述:
本文以新世纪以来海峡两岸女性电影为研究对象,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相同议题的女性电影进行对照研究,试图从性别视角切入,对同类电影中人物形象、故事类型、叙事逻辑、主题类型、文化诉求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解读出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下两岸女性电影呈现的不同特点。本文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本文突破点,并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和文中涉及的女性电影的概念做出明确界定。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从社会文化语境的角度,梳理了两岸女性主义发展轨迹和两岸女性电影历史递变,将两岸女性文学领域
-
论女性电影形象中的自我与性别意识表达
-
作者:
尚文思琦
雷雷
王博涵
来源:
南风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贞女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导演进入男权话语体系下的电影市场,使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区别于男权制度下符号化的象征,从而具有真正的自我意识和性别意识。文章从当代优秀女导演许鞍华、李少红、李玉、宁瀛的经典影视作品入手,重新定义中国传统文化对女性"荡女(荡妇)"、"贞女"、"圣女"的分类并依照此分类来归纳上述导演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所具备的特征,探索女性电影中角色设置所体现的女性精神性别与自我意识的表达。
-
《上位》:男性凝视机制中的“他者”操演
-
作者:
艾志杰
景秀明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赵奕
身体叙事
女性角色
勒斯
男权中心
灰姑娘故事
领衔主演
女性形象塑造
女毕业生
-
描述:
电影《上位》由管晓杰执导,赵奕欢、文卓、文梦洋等领衔主演,于2013年2月28日全网付费首播,影片在男性凝视机制下讲述了四位女毕业生追求艺人梦的故事。传统电影总是将女性形象塑造为一种能够满足男性社会需求的视觉文化符号,在此观看行为中,男性建立着自身的主体地位,女性趋同着男性的观看模式,共同成为女性角色的凝视主体。电影《上位》即在标榜着"菲勒斯中心"的男
-
浅析张艾嘉电影的女性意识
-
作者:
蔡婷毓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母亲形象
破茧而出
形象构建
女性身份
旨归
性爱描写
人生理想
张艾嘉
小渔
-
描述:
长期以来,"女性"便作为男权社会的"他者"形象而存在,女性的自主性和本体性一直是缺席的。温柔、善良、妥协、顺从牢牢地锁住了女性的人生自由,也内化成女性的"自我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女性主义意识逐渐的从传统枷锁中破茧而出。女性电影的出现和发展便成为最好的例证。而在以女性形象以及女性身份或情感为主要表现的女性电影中"女性意识"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众多女性电影的主要表现。一、张艾嘉电影的女性形象构建
-
许鞍华与徐静蕾电影中女性意识表达的异同
-
作者:
谭舒怡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来信
女性导演
异同
女主人公
女性意识
艺术风格
表达
创作心理
女性形象
-
描述:
许鞍华和徐静蕾同为国内著名女性导演,本文以《女人四十》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两部电影为例,主要从艺术风格、创作心理两个方面比较了两位导演电影中女性意识表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