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电影】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试从中国女性电影的情感视角解读女性意识的嬗变
-
作者:
董玉芝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情感视角
-
描述:
中国女性电影塑造的女性形象,其实也是女性意识的体现。本文从女性的情感视角来看,她所表现的女性审美、女性的觉醒以及女性的困惑来解读女性意识的嬗变。
-
论中国当代女性电影审美特征
-
作者:
潘娣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审美特征
女性意识
-
描述:
纵观中国电影史,一代又一代女性导演创作的女性电影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为中国电影的发展,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由于创作者的性别身份,以及近年来受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给电影创作带来不同以往的新视角、新题材和新手法,使得女性电影创作和相关的理论研究更加异彩纷呈。本文以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基点,综合运用社会学、精神分析学以及文化研究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解析近年来女性电影创作中的女性表达及文本中的性别叙事,探讨女性如何构建一种尊重女性意志、符合女性自我并有助于两性平等和谐对话的电影语言,从而消
-
女性表达的坚持者——张艾嘉电影创作分析
-
作者:
朱静雅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电影创作
张艾嘉
-
描述:
张艾嘉从来都不是以电影导演的单纯身份出现在大众视野面前的。这位有着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称号的演员,有着几张白金唱片的歌手,一位曾经的单身母亲,从出道至今,受到的关注无数。几十年的艺海生涯使她经历了台湾,香港电影中的“大时代”。然而她自己的导演创作却并未归属于任何一个时代。很少有人对于她的电影创作进行总结。 但是作为一名女性导演,张艾嘉却始终坚持了独立的风格,她选择自己偏好的题材,用自己独特的手法,关注港台两地各色女性,创作出了一批经典的荧幕女性形象。她的敬业与努力赢得了海内外电影界的赞扬与肯定。
-
遮蔽与张扬:新中国女性电影的主题变奏
-
作者:
高力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意识形态
中国电影
女权主义
男性中心
-
描述:
从女权主义电影批评角度审视:新中国的电影在女性伸展与解放的体貌下,是一种强大的政治潜抑力与整合力。在这两种合力的遮蔽下,女权的内蕴、女性的意识和独立的女性品格却缺损到几乎无可辨认的境地。我国新时期主流电影通过女性表象的复位完成了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拨乱反正”的过程。然而,这时期电影叙事中的女性、母亲、地母形象仍是沉重的、超负荷的或多元决定的历史存在。新时期的电影语言仍然是男性的传播方式,在男性的、意识形态权威话语的遮蔽和扭曲下,新时期电影中的女性依然是缺损的。第四代女导演以鲜明的女性意识烛照她们的创作,赋
-
艰难的言说——九十年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女性影像
-
作者:
胡璇
来源:
湖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转型社会
女性意识
《恋爱中的宝贝》
女性言说
-
描述:
作为一种理论视野和批评方法,女性主义现已深入到社会科学研究的诸多领域,并以女性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旨归,因此女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解放任重道远,其中女性的存在与女性的处境及女性的本真体验与女性的言说欲望一直是女性文化聚焦的主要对象和目标。本文以影片《恋爱中的宝贝》为例,从女性电影批评理论的视角,通过分析影片主题、人物形象、电影叙事等方面,并结合中国90年代以来大众电影创作中的女性表达及文本中的性别形象与性别叙事特征,透视90年代以后特殊的中国转型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对中国女性电影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解
-
新世纪中国大陆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刘霞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文本分析
消费意识形态
女性形象
内容分析
-
描述:
本文是一篇以新世纪(2000 -2007年)中国大陆女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着眼点的论文。本文打破以导演、类型或年代来分析女性形象变迁的传统方法,立足于社会现实,以近期中国大陆涌现出的女性电影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