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电影】搜索到相关结果 13 条
-
中西方女性电影中女性形象建构对比分析
-
作者:
李祖慰
张博阳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细节刻画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主义电影是21世纪重要的类型电影之一。《茉莉花开》和《朱诺》均与青春、爱情有关,都有着鲜明而坚定的女性视角。本文意在着重分析影片中女性人物塑造、女性人物内心的细节刻画,对比中西方女性电影在女性形象建构上的异同。不难看出,中方女性人物塑造经历了一个寻求男权主义的庇护到自我意识的觉醒,再到女权主义抗争的过程;西方女性形象建构上则多为女权守护者、女权支持者和女权执行者的角色。
-
论传播学视野下的新世纪女性电影
-
作者:
张双昊
刘颖异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话语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主要从传播学的视野来探讨新世纪女性电影的把关人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不同视角;分析现实中的女性形象和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偏差;最后指出女性电影的传播效果,指出女性媒介话语权的缺失及提升女性电影女性话语权的措施。
-
女性主义叙事学与当代美国女性电影
-
作者:
王蕾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学
女性电影
美国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主义叙事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从表达层面入手,在关注叙事技巧的同时,探究造成这种叙事结构的深层原因。而女性电影作为美国众多电影类型之一,为电影市场增添了一种崭新的话语表达方式。因此,本文将女性主义叙事学作为研究视角,以当代美国女性电影作为研究案例,从多样化的女性形象、多元的叙事技巧、觉醒的女性意识三个方面出发,对美国女性电影进行细致的梳理与分析,以期为电影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启迪。
-
简析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吉喆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意识
人物弧
-
描述:
人物弧是编剧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人物建置的重要工具。国产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人物弧,多年来在男权社会的压抑下一直处于"被看"的境地,受到压抑,其人物弧的建置完全服务于男性角色。国产女性创作者为打破女性角色"被看"的现状,扛起女权主义的大旗,在众多女性编剧和导演的不断探索中完善着中国当代女权主义电影的谱系表。本文以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为例,散谈编剧建置女性角色人物弧时的女性意识。
-
美国女性电影的自我意识
-
作者:
麻淑涛
肖春艳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
女性电影
自我意识
-
描述:
女性在西方白种男权世界中属于边缘人群。一百多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影中对女性的再现也发生了变化。尤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女性形象的影片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女性电影的出现更是丰富了女性的从影形象,非脸谱化的鲜活角色被先后搬上银幕。它们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本文从女性自我意识中的独立精神与人格理想、个人自由的追寻、个人价值的流失与重建以及关于灵魂的拷问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
看《永不妥协》中女主人公形象的蜕变
-
作者:
林宜竹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永不妥协》
形象蜕变
励志
-
描述:
《永不妥协》是一部励志题材的女性电影,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将这个真实事件搬上大银幕,用艾琳这个执著、坚强的普通女性形象之蜕变描述了她奋斗精神的可贵之处,面对困难不放弃的毅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对电影中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艾琳一角形象的蜕变进行了详细总结,发现女主人公绝地逢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展示电影中的女性风采,给观者带来新的观影心得,也鼓励着影迷们前进,在现实社会中不断鼓励自己进步。
-
女权主义姿态下操持着男性话语的女性——《无穷动》中女性形象刍议
-
作者:
杨晓林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男性话语
女权主义者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批评
主流电影
无穷动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女性人物
-
描述:
近几年来,中国涌现了许多女性电影,2001年的《今年夏天》、2002年的《西施眼》、《哭泣女人》、《心心》、2003年的《我和爸爸》、《我的美丽乡愁》、2004年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5年的《青红》、《红颜》、《姐姐词典》、《孔雀》等,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从不同侧面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个人的情感和欲望等诸多方面所面临的压迫和挫折进行了探讨与表
-
阿尔莫多瓦的女性镜像与后女性主义
-
作者:
李简瑷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母亲形象
女性导演
欲望
后女性主义
同性恋
西班牙
传统电影
女性形象
男性
-
描述:
一、边缘或拒绝——阿尔莫多瓦电影中女性的真实存在西班牙这个激情国度涌现了诸多卓越的国际级的电影大师。继布努艾尔、绍拉之后,阿尔莫多瓦成为西班牙电影的“国宝级人物”。他被喻为西班牙独裁者弗朗哥1975年死去以后西班牙最伟大的导演,一个拥抱个人自由的象征。他也常被称作淋漓尽致描绘女性的电影大师,因为在他的电影世界里充满了女性的表象与话语。他塑造的一个个女性形象从不同侧面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个人的情感和欲望等诸多方面所面临
-
女性电影和“暴力美学”
-
作者:
小可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承受者
牺牲品
社会
反家庭暴力
牙齿
西方电影
暴力美学
性暴力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部自诩为中国第一的反家庭暴力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时下在大江南北热播,女性作为家庭暴力承受者这样一个相对弱势群体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而另一方面,美国大片《古墓丽影》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曾经足弱者的女性武装到了牙齿。我们发现女性暴力正逐渐成为西方电影的一个新兴主题,女性不再仅仅是暴力的牺牲品,她们开始用枪说话。
-
论香港导演关锦鹏电影独特的女性视角
-
作者:
陈国华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视角
导演
女性意识
女性题材
女性话题
香港电影
女性形象
红玫瑰
长恨歌
-
描述:
香港电影一向充满大男子主义,女性总是作为配角出现,真正的女性电影寥寥可数,而其中被公认为最虔诚、用力最深、成绩也最显著的,便是关锦鹏。关锦鹏执导的电影是选取女性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