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论乌利茨卡娅的创作观
-
作者:
刘垣菲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作品主题
柳·乌利茨卡娅
创作特点
女性文学
-
描述:
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夫娜·乌利茨卡娅(ЛюдмилаЕвгеньевнаУлицкая,1943——)是近几年来俄罗斯文坛最受欢迎的一位女性作家,因其作品中塑造的独特的女性形象、细腻的情节描写等创作特点而备受读者以及评论家们的关注。她从女性的独特视角落笔,创作主题总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物形象也以女性为主,这些特点引发了俄罗斯文学批评界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对于其作品是否属于“女性文学”(Женскаяпроза)范畴展开了热议。然而作家本人并不认同把自己的作品划分至“女性文学”领域,毕竟,文学作品的优劣
-
激扬与失落:“十七年”女性文学的背景与风貌
-
作者:
孙丹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激扬
女性意识
失落
女性文学
-
描述:
女性文学是指由女作家创作的,反映女界人生、体现女性意识的文学。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处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因此需要将女性文学的界定放宽,本文取一种比较宽泛的说法,即凡是女作家的创作都可以称为女性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两次女性文学创作的高潮,一为“五四”,一为“文革”后的“新时期”。“五四”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发轫期,而“新时期”则是女性文学在经历了多年沉寂之后的爆发期,这两个时期的女性文学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十七年”女性文学则夹在这两个高潮之间,在她们耀眼光芒的反射下显得黯淡无光,几乎面临着被遗忘
-
唯一的文学视点
-
作者:
孙庆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性视点
性别文化
女性文学
-
描述:
文学视点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果从性别的角度来看,那么文学视点则集中表现为男性视点,也就是说,男性感觉方式是唯一的文学视点。本文从父权制的确立出发,逐步论述男性视点成为社会视点,以至最终成为唯一文学视点的过程。在批判男权意识的同时也阐述了其不可替代、不可变更的事实。虽然女性主义的发展带来了女性文学的繁荣,但女性文学就真的体现女性视角了么?显然事实并非如此,本文对各种女性文学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其背后仍然伴随着男性审视的目光。女性主义的发展及女性文学的繁荣似乎对传统的男性感觉方式提出了挑战,但是根深蒂固的男性
-
年轻女艺术家的画像:《云雀之歌》中的女性艺术家形象
-
作者:
赵瑛华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传统
艺术家
女性文学
女性
-
描述:
十九世纪中叶到世纪之交, 美国文坛涌现出以女性艺术家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多出自女作家笔下的女性艺术家形象尤为集中地展现出女性在社会角色重大转变过程中遭遇的突出矛盾,提出了“女性”与“艺术家”两种身份能否相互调和的深刻疑问。在此类作品中,女主人公的艺术前景往往归于暗淡,尽管拥有天分和艺术抱负,她们最终却都被迫放弃了艺术理想,回到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女性角色当中。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云雀之歌》出人意料地打破了“失意的女性艺术家”模式,刻画出一位事业归于成功的女歌唱家希儿的形象,这部小说也被誉为
-
试论“五四”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困惑
-
作者:
杜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困惑
女性文学
五四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诞生于“五四”时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绩之一,就是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女性意识,使第一代女性作家以群体的形象登上了文学舞台。她们的创作,开启了中国女性文学的新纪元,使女性有了自我言说的话语权,结束了过去被言说、被遮蔽的历史。女性意识是激活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是女性解放的关键。女性意识的觉醒反映在文本上就集中体现在对女性压抑精神的反抗和对爱情自由、婚姻幸福的大胆追求上。在觉醒的女性意识的催动下,女性们开始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她们寻找着出路,大胆争取做人的权利,反
-
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性意识
-
作者:
王丽红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性意识
身体写作
女性言说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新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不仅呈现出了许多种写作方式,而且作品的内容也更是丰富多彩。尤其是在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中更是有不少作品把身体写作作为主要的写作类别,而且把性意识作为其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女性文学的界定入手,阐释了对身体写作的多元理解,认为身体写作是对近年出现的一种特定文学形式或言说方式的概括,是女性表达自身价值与体验的一种特殊的他人不能替代的言说方式。女性性意识是一个不同于身体写作和性文学的概念,是更合适于概括当下女性文学作品中身体写作内容的一种说法,也是对当下这种言说内容的一种提升式诠释。文章通过
-
疏离与承续—夏洛蒂与伍尔夫的女性意识分析
-
作者:
周贵峰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共体
简·爱
平权
女权
女性文学
-
描述:
从夏洛蒂到伍尔夫,自然不是英国女性文学的起点和终点,但她们代表着英国女性文学在内容、形式等诸多方面的演进过程。夏洛蒂·勃朗特与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性写作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两位思想者,分别代表着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女性文学创作和女性意识的两个顶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夏洛蒂小说仅存《简爱》、《维莱特》、《雪莉》、《教师》,伍尔夫同样短暂的生命却著述颇丰:《达罗维夫人》、《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海浪》、《自己的房间》和许多文学随笔传世,在文学作品中无不渗透着两位女作家自我的女性意识。
两位女作家在对
-
无处安放的灵魂,漂泊不定的躯体:“70后”卫慧与“80后”春树女性文学创作之比较
-
作者:
边放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模式
70后
80后
主题
女性文学
情感抒发
-
描述: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地位在社会中的得到了显著提高,女性文学因此受到了空前的关注。继60年代作家陈染、林白的女性文学对文坛颠覆性的冲击后,以卫慧为代表“70后”一代人带着前卫的思想和“身体”匆匆登上文坛,以夸张的姿态展现着自己。当“70后”的前卫姿态尚未谢幕,以春树为代表的一批更加另类的“80后”作家以狂欢的形式卷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浪潮。在这种浪潮下,面对有着强大图书市场的“70后”和“80后”女性文学来说,我们不应该再继续漠视下去,对此文学评论界也改变了自己所坚守的文学传统,开始从“新时代”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