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试论抗战时期沦陷区女性文学的叙事策略
作者: 朱念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沦陷区   女性文学  
描述: 在抗争时期,沦陷区女性文学书写不仅在内容方面表现出某种特有的诗意,在叙事策略上亦呈现出新的气象.而叙事方法对内容的有效烘托及其二者的巧妙融合使女性书写拥有了独特的文学史意义.
爱的探寻与爱的解构——张洁文学创作主线研究
作者: 王虎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的解构   张洁   女性文学   爱的探寻  
描述: 张洁作为新时期文学中女性作家的代表,她的大多数作品是围绕着对"爱情的探寻"的主线展开的。张洁小说的创作阶段是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对爱的思索,直到对爱的解构,始终在探寻着爱情的价值与意义。张洁的成长经历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作为女性无法脱离具体的历史时代,处在传统伦理与革命需求的双重压制下。张洁作品通过对爱的痴迷、爱的困惑、爱的反思直到对爱的解构,展现了女性在男权压制下的痛苦与无奈;表现了处在传统向现代转型期的女性,所面对的爱情、婚姻与生存困境;开拓了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广度与深度。
爱的探寻与爱的解构——张洁文学创作主线研究
作者: 王虎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的解构   张洁   女性文学   爱的探寻  
描述: 张洁作为新时期文学中女性作家的代表,她的大多数作品是围绕着对“爱情的探寻”的主线展开的。张洁小说的创作阶段是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对爱的思索,直到对爱的解构,始终在探寻着爱情的价值与意义。张洁的成长经历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作为女性无法脱离具体的历史时代,处在传统伦理与革命需求的双重压制下。张洁作品通过对爱的痴迷、爱的困惑、爱的反思直到对爱的解构,展现了女性在男权压制下的痛苦与无奈;表现了处在传统向现代转型期的女性,所面对的爱情、婚姻与生存困境;开拓了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广度与深度。
身体与女性文学
作者: 刘丹   来源: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写作   身体   女性文学  
描述: 身体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和西方都有着忽略身体、藐视身体的历史,在过去的文学写作中,身体一直处于不在场状态。如今,消费主义时代的来临,使身体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涌现出了女性作家的身体写作,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身体写作以激进的写作姿态对传统社会的男权中心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反拨,而以卫慧、木子美等为代表的第二、三代身体写作由于其低俗的文化品位和商业目的,背离了反抗男权社会,张扬女性意识的初衷,最终走向文学的堕落。只有坚持身体灵与肉的统一,才能使文学回归其本质。
浅谈大众文化语境与女性文学写作
作者: 修磊   来源: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随着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兴起,大众文化迅速地在中国崛起,有关大众文化的研究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90年代以来人文学科最热门的课题之一。与此同时,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及其文学理论的传播,中国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本文试图对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女性文学创作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探索和构想。
“女性”与“民族”的双声话语——女性文学教学中的“性别视角”运用
作者: 陈晓娴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运用   性别视角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文学课程教学中"性别视角"的运用要做到:了解女性批评话语产生的历史语境;突出性别视角、强调女性自审意识;注意"性别视角"运用的综合性,避免"女性主义"的偏执性。
大众文化背景下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审美流向分析
作者: 全朝阳   来源: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审美   女性文学  
描述: 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盛于90年代的中国大众文化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的文化模式。进入转型时期的女性文学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众文化的空前发展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它也会因为大众文化的巨大商业渗透性而存在媚俗化危机。女性文学凭借什么为价值依托才能够继续向前发展,将是女性写作保持其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依附与背离:宋若昭诗文探幽
作者: 郭海文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若昭   唐代   女性文学  
描述: 宋若昭是唐代著名的女学士,有《女论语》、《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官》和《牛应贞传》等作品传世。宋若昭既是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才女,也受到佛教的影响;她既在韩愈和柳宗元提倡古文之前、与同时期的文人为文章由骈而散做了有益的尝试,也另辟蹊径为另一位英年早逝的才女树碑立传;她既是与德宗唱和相属时写应制诗的御用文人,其诗也在不经意间流露女性特点。宋若昭的诗文是一种依附与背离相结合的体验,其作品既是对男权社会主流文学的模仿,也是性别意识觉醒的自然流露;既是安史之乱后朝廷恢复儒教的表现,又可视为初盛唐时期女权张扬的余绪。
女性文学中的“日常生活叙事”:以赛珍珠、张爱玲为例
作者: 晏亮   来源: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日常生活叙事   女性文学   赛珍珠  
描述: 作为20世纪前期以描写中国题材为主的重要女性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和20世纪中国传奇作家张爱玲对男权文化下的妇女命运始终保持高度敏感。当宏伟叙事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时,赛珍珠、张爱玲却不约而同地转向边缘化的日常生活叙事。她们的创作实践不仅仅延续了中国传统小说具有重视现实生活、重视日常生活叙事的文学传统,成功开拓了一个女性写作的新空间,而且对于充斥着私人化写作和欲望书写的当代文坛,无疑也提供了深刻的反思。
女性文学笔下的男女关系和男性形象:以《暗示》、《作女》为例
作者: 孙宝灵   来源: 邢台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女》   男女关系   《暗示》   女性文学  
描述: 《暗示》对比了男女作为三角故事中心人物的不同遭际;《作女》列举了男女关系的各种模式,都是在性爱、情爱中考察男女关系,塑造了两极分化的男性角色。女性文学需要全面书写男女关系,构建和谐性别世界。
< 1 2 3 ... 55 56 57 ... 282 283 28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