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840 条
-
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次崛起--五四女作家主体精神与女性群体意识的觉醒
-
作者:
任一鸣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五四
-
描述:
本文提出,五四时期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一次崛起,其特点有三:关注女性命运、呼唤中国妇女解放;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着重对外部世界的直观把握和内心自我体验。
-
“自我书写”中的性意识——浅析大陆和台湾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
-
作者:
张丽琍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和文学叙述策略的角度,对八十年代的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和大陆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性意识、性心理、性行为的描写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
中英两国女性文学比较初探
-
作者:
傅桂佳
来源:
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女性
-
描述:
由于社会、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中英两国的女性文学有着相同的发展历程、表现主题,但又存在着差异。
-
副刊时代来临的困惑与可能
-
作者:
顾丽颖
来源: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刊时代
女性文学
-
描述:
文章从网络文学和女性文学的流行,分析了人们在阅读上从重到轻、从难到易的变化过程,提示出一个副刊时代的到来,从而揭示了人们在文学上从心灵的过度关注向现实主义的回归。
-
中英两国女性文学比较初探
-
作者:
傅桂佳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
女性
-
描述:
由于社会、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中英两国的女性文学有着相同的发展历程、表现主题,但又存在着差异。
-
心灵深处的挣扎——论陈染小说的私语化写作风格
-
作者:
张延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语化写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着重阐述陈染小说的“私语化”写作风格。“私语化写作”主要是建立在个人体验与个人记忆的基础上,写作因此真正成为为自己的写作。陈染的小说确实是这样一种“私语化”的写作,她所构建的场景,场景中的人物,人物的经历,人物的追求,无一不是在回避主流社会,追求个人化的体验;而且作者通过她创造的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是纯属私人化的思考和挣扎。
-
心灵深处的挣扎——论陈染小说的私语化写作风格
-
作者:
张延
来源: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语化写作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着重阐述陈染小说的“私语化”写作风格。“私语化写作”主要是建立在个人体验与个人记忆的基础上,写作因此真正成为为自己的写作。陈染的小说确实是这样一种“私语化”的写作,她所构建的场景,场景中的人物,人物的经历,人物的追求,无一不是在回避主流社会,追求个人化的体验;而且作者通过她创造的人物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是纯属私人化的思考和挣扎。更多还原
-
论社会经济转型下女性写作中的女性意识的转变
-
作者:
高鸿萍
来源: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介绍女性写作中存在的女性意识的涵义 ,回顾中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两个发展阶段 ,并引出本文的焦点问题 ,即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女性文学对女性意识所做的新思考与探索
-
生动真实的女性群体: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孙岩梅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明威
女性文学
-
描述:
欧内斯特 海明威(1899-1961),一九五四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海明威和旅居巴黎的格特鲁德 斯泰因、依兹拉 庞德、T·3·艾略特以及詹姆斯·乔伊斯一起在文学语言和风格方面完成了一场革命.他提倡简洁、紧凑、报道式的?
-
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历史演进:兼谈西方女性主义对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影响
-
作者:
李树香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
描述:
在讨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历史演进这一主题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女性主义、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基本含义。女性主义源于英语“Feminism”一词,现在中国的文学理论界多倾向于译为女性主义,以取代最初的译法棗女权主义。女性主义泛指欧美发达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起于女性解放为背景的具有宏大历史跨度的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等一系列生活问题而提出为妇女赢得基本权利和使她们获得男子已经获得了的完整的主体。随着妇女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政治经济地位的改善,特别是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与反越战运动的历史波澜,妇女运动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