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古代妇女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 沈立东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妇女文学   中国古代   古代女性   文学创作   批判精神   知识女性   女性文学   古代妇女   《女诫》  
描述: 中国古代妇女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沈立东中国传统文化由于绵亘千载的封建制度及其特定的政治、经济、物质生产状况等原因.其内涵相当丰富。而古代妇女文学创作由于妇女特定的社会地位和自身处境.其产生和发展的诱导、影响因素亦非常复杂。为尺幅所限,笔者对二者之间的诸...
文坛评述
作者: 贺绍俊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理论问题   生存问题   “文革”文学   文学事业   地下文学   “文革文学”   女性书写   当代文学史   女性文学  
描述: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但如果生存都成了问题,显然就无法再来谈理论。也许有了这么一个最直接的因果关系,面临生存威胁的文学报刊最近纷纷辟出版面像讨论理论问题一样很严肃也很现实地讨论起文学报刊的生存问题。
中国古代女性人格的历史轨迹
作者: 郭芳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研究)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中国古代女性   李清照   女性教育   人格特征   历史轨迹   女性人格   传统女性   女性文学   《列女传》  
描述: 中国古代女性人格的历史轨迹
文人的底线
作者: 叶树浓   来源: 啄木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底线   道德   身体写作   吸引读者   文坛   毛传   传统知识分子   清代学者   女性文学   救国救民  
描述: "文人"一词最早见于《诗·大雅·江汉》中的一句:"告于文人",根据《诗经·毛传》的解释:"文人,文德之人也。"自古以来,文人讲究"道德风骨"是文坛一项不折不扣的传统。所谓"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淡薄以不为物役,求一段玉洁冰清的气节以使身后恩泽流之不匮,是古之文人所孜孜不倦的。清代学者薛雪
女性诗歌:解放的幻梦
作者: 郑敏   来源: 诗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六十年代   女诗人   妇女   女权主义   七十年   女性诗歌   西方女权运动   男性中心文化   女性文学   二十世纪  
描述: 女性诗歌是一个边缘模糊的名词。如果强调女诗人的特有心态与敏感,那么女性诗歌自古有之,它的年龄和诗歌本身一样长。希腊的萨福和中国的无名萨福都留下了她们的痕迹。但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女权运动又赋予女性诗歌以显著的时代血液。这类诗歌主要是女权运动的战歌,它呼喊出男性中心文化中妇女的苦闷、寂寞和愤怒,又
海男代表作故事梗概
作者: 海男   来源: 红豆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性   中断   秘密通道   故事   男人   叙述   女性文学   心灵   代表作   清洗  
描述: 《女人传》写了“一个女人的成长史”,那些来自身体本身的思索,那些心灵秘密通道的展开与中断,那些个人对时间的抵抗,那些在岁月的清洗中残存的诗性,经由海男优美的叙述被尖锐地提出。它传达出了文学可能具有的美,以及对人类内心的关切。——谢有顺
新时期女性角色意识的衍变
作者: 郑大群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自我迷失   新时期   男权文化   角色形象   女性角色   女性自我   “五四”女性文学   角色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女性即“次性”、即“他者”的角色意识自母权制让位于父权制这一“女性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以来①,一直成为强大的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角色定位。两千多年以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封建社会,“三从”、“四德”、“贞专”、“柔顺”的封建伦理又把女人异化成“物”,女...
当代女性写作的精神空间
作者: 万燕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空间   杜拉斯   “过去”   《长恨歌》   女作家   《玻璃虫》   王安忆   叙事结构   女性文学   当代女性写作  
描述: 当代女性写作的精神空间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简论
作者: 罗婷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社会性别   批评理论   黑人女性主义   黑人女作家   白人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者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文学   美国少数族裔  
描述: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主义批评源于主流女性主义批评,但其独特的文化与种族语境又使它游离主流女性主义批评,具有自身的特色。它既反对父权制文化观念和男性文学批评标准,又质疑特定意义上的白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认为它们浸润着浓厚的男性本位主义思想或殖民主义意识,从而希冀通过文学创作和批评使少数族裔妇女摆脱多重歧视和多重压抑的历史格局.由边缘走向中心。
女性众态写真与自我写真-论凌淑华、绿漪的文学创作
作者: 张文荣   来源: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凌淑华   女性自我   写真   作品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传统文化   五四   创作主体  
描述: 一、裂变与表现早在二十年代就已崭露头角并享有一定声誉的凌淑华、绿漪,以自己的作品融入整个女作家群“哀怜而又慈悲”的创作、将心灵的光投射在腥风血雨的中国大地、展现了她们从传统文化人裂变为现代文化人的心灵历程。“五四”开始了中国文化史上一场真正意义的、大规模的文化冲突,随着鸦片战争打破了我国文化格局的和谐,中西文化观
< 1 2 3 ... 236 237 238 ... 256 257 25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