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批评】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角色解读
-
作者:
刘亚丽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角色
价值
话语权
-
描述:
基于对女性角色身份认同的追问,文章从女性的角色,文学批评与女性话语权的关系和作用,女性文学批评理论兴起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女性的角色价值等几个方面思考和论述了女性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理论存在的实际意义。
-
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另一面
-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质疑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女性文学批评是一个相对宽泛的范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只是其中较为激进的一个分支。女性文学批评中存在大量的有意识从文学的、美学的、社会的、道德的、阶级的等非性别视角介入女性文学的批评样式,而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不同程度的去(性别)政治倾向性,体现出批评主体对过于政治化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某种理论隐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饱受质疑非议的现状,既与新时期以来中国知识体制的形成息息相关,又源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首先作为一种文学社会学批评而非文学理论的本质规定性,也反映了中国当下语境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尚有诸多内在
-
将性别诗学的建构作为学科建设目标:代辽宁大学文学院专版前言
-
作者:
王春荣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性别诗学
学科研究方向
-
描述:
辽宁大学文学院将继续把女性文学批评作为学科研究方向,将性别诗学的建构作为学术目标,提升女性文学批评的理论高度,为女性文学批评的系统化、学科化而不懈努力.
-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个历史轮廓
-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父权制
女性文学批评
新启蒙
性别差异
个人化写作
女性主义
-
描述:
论文尝试对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历史脉络,勾勒出一个整体性的简单轮廓;并力图把关于当前女性文学批评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落实为对具体历史问题的分析.论文首先讨论了80年代中期女性文学范畴的提出,及其历史内涵的界定与新启蒙思潮的关联;进而分析80年代后期对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的接受视野,以及这一理论资源的引入对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产生的影响;继而对90年代的女性文学热潮形成的历史原因,以及这一热潮中出现的重要现象个人化写作,展开了讨论.这一历史清理工作关注的核心,乃是当代中国女性主体的重构方式
-
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另一面
-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扬子江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新时期
女性主义者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写作
女性问题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当代女性文学
文学理论
-
描述:
关于"女性文学批评"的内涵和外延,有学者曾做过如此解释:它包括了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指对女作家、女性创作的作品及女读者的评论或研究,第二层含义指对包括了男性创作的一切女性形象及相关方面的评论或研究。而之所以小心翼翼地将"女性文学批评"界定为一个如此宽
-
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一个历史轮廓
-
作者:
贺桂梅
来源:
新华文摘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女性文学批评
80年代
轮廓
中国大陆
现实针对性
历史
文化阐释
-
描述:
一 问题的提出和说明 本文尝试对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资源做出一种描述和清理。这一工作的现实针对性在于,到1990年代中期.女性文学批评和研究中频繁出现“困境”、“危机”这样的字眼,这表明1980--1990年代之交女性文学批评的活力.它所提供的文化阐释和所形成的社会冲击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弱。
-
女性文学批评:由“女性意识”到“性别诗学”
-
作者:
顾晓玲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立场
社会性别理论
新时期
女性意识
性别诗学
女性文学研究
性别意识
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批评,性别意识一以贯之。之初,作为对特定历史时期男女都一样的性别观点的反拨,批评话语侧重女性立场的强调,女性意识的阐发。90年代以来,批评话语渐渐转向社会性别,研究中更倾向于男性权力的批判和性别差异的解构。近年来,性别诗学理论渐渐浮现,强调性别属性的阐释与其他范畴的结合,并谋求双性差异中的和谐,这意味着学界对性别介入文学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
女性主义的当代分歧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展开方式
-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女性文学批评
开方
分歧
个人化写作
女性主义
冲击力
“身体写作”
-
描述:
从上世纪末开始,女性文学批评似乎已丧失了90年代前中期那种广受瞩目的冲击力,如在关于个人化写作的延伸讨论中,女性文学被等而下之地视为身体写作或美女文学时,女性文学批评未能对此做出有效和有力的回应,在新世纪文学批评的诸种讨论中,女性文学批评亦波澜不兴.对于这一现象学者们众说纷纭,质疑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是否适合中国本土文学现状者有之,对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话语资源进行再检视、呼吁重视20世纪中国女性解放历史遗产者有之,也有人提出开拓性别之外女性文学研究研究新视角以应对女性文学批评的单一与狭隘.我觉得为了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