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镜像——余华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高建祥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余华小说   社会无意识  
描述: 当代先锋小说家余华的小说曾经多次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其作品受到国内外众多读者及国内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在对余华小说的研究中,却少有研究者关注到余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既有的对其作品中女性形象进行研究的研究者也多从作者本身所具有的男权意识角度对其进行解读评判。余华的小说,将女性置于一种无声的地位,让其作品中众多的女性形象处于遮蔽状态。但其对中国女性的现实生存状况的客观再现让人深思。分析其作品中众多女性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处于暴力的牺牲者、社会的依附者地位。她们在社会生活当中以一种畸形的愉悦方式完成了自
王全安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孙蕊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王全安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作为一名独立电影导演,王全安一直被称为“另类的第六代导演”。从《月蚀》到《惊蛰》再到《图雅的婚事》,对女性角色的偏爱几乎成为王全安作品的标签之一。他始终是真正站在平民的视点上去看待身边的生活,通过塑造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女性形象,以自己的方式诠释出生活的本真状态和丰富内涵。从影片在国内外的频频获奖可以看出他独特的艺术眼光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本文以这三部影片中的四个女性形象:雅男、毛女、关二妹和图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通过对其女性身份、境遇的关注,试图探索王全安导演在四个女性形象的
网络文学中的女性写作初探
作者: 左小清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网络媒介   女性意识   消费文化   欲望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繁荣成为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网络时代的来临更是将女性写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网络媒介给女性文学带来哪些变化?女性写作在网络时代呈现出怎样的独特面貌?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即是对此加以研究。 第一章主要阐述两个问题:一是网络媒介特征给女性文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二是网络空间中的女性书写呈现出的实际特征——即欲望的狂欢。第二章从正反两个方面评述网络女性写作的意义。通过追溯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网络女性写作首先具有启蒙性质和追求解放的积极意义;但是深入考察网络时代的
“70年代”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
作者: 赵晓丽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身体写作   “70年代”女性作家   消费主义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繁荣成为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卫慧、棉棉、九丹以及木子美等一批“70年代”女性作家极端“肉体化”写作的出现又使女性文学饱受非议和指责。 事实表明,“70年代”女性的极端“肉体化”的创作已经从单纯的文学现象演变为一种社会现象,成为了各种意识形态激烈交锋的阵地。这是耐人寻味的过程。到底怎样看待“70年代”女性的创作呢?笔者认为,“70年代”女性对“身体欲望”的书写并没有偏离20世纪女性意识发展的“轨迹”,而是女性主义在现代女性文学中的一种极端表达。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