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拓展与变异
作者: 谢海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启蒙语境   女性文学  
描述: 对女性文学的研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曾经有几次热潮,有对某个作家作品的研究,有对某个时期作家作品的研究,也有对女性文学史的研究,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热潮还是有限的,即使是其中一些精彩而深刻的论著,其产生的影响仍是有限的,女性文学的意义仍值得关注,需要有更多更深入的研究,以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本文就撷取二十世纪“五四”时期与“新时期”两个重要的文学发展时期,认真梳理这两个时期女性文学的创作与发展,试图把握二者之间的发展脉络,通过对文本本身的分析来探讨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产生、发展与成熟。 二十世纪文学
沉樱小说创作探析
作者: 陈莹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价值   女性意识   沉樱小说  
描述: 沉樱作为三十年代女作家中的一员,其小说创作无论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还是小说叙事技巧的探索上,都代表了现代女性创作的一个历史阶段,具有丁玲之后张爱玲之前的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过渡性意义;尤其是在那个作家们普遍将精力与热情倾注于政治意识形态式书写的时代,沉樱能够坚持以艺术标准和性别视角来展开她的女性写作,对女性生存意义、女性解放之路进行反思与探讨。本论文以沉樱的小说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入手对其小说创作价值进行挖掘。笔者认为对沉樱小说系统的梳理与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沉樱小说创作在
梅娘小说创作论
作者: 王慧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小说   民族意识  
描述: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四十年代,带有社会革命色彩和民族解放斗争气息的文学创作,成为相当一部分女作家的聚焦。与此同时,在这一主潮外,还有一些女作家执着于表现内心体验,讲述凡人琐事,尤其关注女性命运,从而表现出很强的女性意识。梅娘就是其中一位。这位曾于张爱玲并称为“南玲北梅”的女作家,在经历了人间的百般磨难之后,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注意。与张爱玲的大红大紫相比,梅娘显得颇受冷落。笔者在本文中将从以下方面对梅娘的小说创作加以阐述,以期对梅娘及其小说创作的研究尽一点微薄之力。论文分为引言和正文两部分
樋口一葉の女性意識をめぐって
作者: 王筠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作家   女性意识   樋口一叶  
描述: 生存、深入思考人生、创造自我人生观的平凡的平民作家”[1],也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异彩独放的女性作家,被誉为明治文坛的彗星。一叶的一生非常短促,仅活了24岁,短暂的一生历尽沧桑。她的创作生涯更短
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侯艳红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魔女   女性形象   天使   两性和谐  
描述: 新时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可谓丰富多彩,而且销加留意就会发现,根据作家性别的不同,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呈现出出不同风貌.该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性别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的同时,并试图寻求造成不同的原因.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简单?
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导演在女性视角下的创作特征
作者: 李杨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女性角   女性主义  
描述: 随着女性意识的发展,中国导演群体出现了主体转型:从男性独掌大权到女性顶起半壁江山。女性导演的电影作品呈现出了独特的态度和风格,因此研究女性导演在女性视角下的创作特征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第一代女性导演创造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导演的塑造如出一辙,脸谱化、无性别,多集中于“地母”和“花木兰”这两种形象。而8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导演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将女性意识贯穿到电影作品中。她们通过电影追求两性平等的话语权,转变大众在父权社会影响下单一的男权思维模式。8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导演选择亲情
凌叔华和罗惠锡作品的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危立君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绘画手法   女性意识   罗惠熙   凌叔华   女性文学  
描述: 中韩两国的女性作家在20世纪的一二十年代崭露头角并活跃于文坛。在以往这一时期的女性作家比较的研究中,大多都是关注中韩女性作家萧红、丁玲、姜敬爱的比较研究,这几位作家描写的一般都是当时社会中处于社会下层受尽压迫剥削的劳动人民,尤其是下层女性的命运,以及她们的反抗意识。但是,西方平等自由思想的冲击波,不仅震荡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劳动者,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上层社会的女性中更如惊涛骇浪般震感了她们的心灵,因为她们可以更直接更具体的接触学习西方文化。本文主要对这一时期中韩两位女性作家凌叔华和罗惠锡的作品进行比较。她
从简·奥斯丁到约翰·福尔斯——19-20世纪英国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作者: 朱秀梅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约翰·福尔斯   简·奥斯丁   女性主义   两性和谐  
描述: 19世纪是英国文学上一个群星璀璨、名家辈出的时代。尤其在女性小说领域,大批女作家竞相涌现,打破传统文学中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中较有影响的代表女作家非简·奥斯丁莫属,她笔锋犀利,言语睿智,刻画的众多女性形象一反男性作家笔下的温驯柔弱、多愁善感的天使模式,表现出女性坚强、独立和自信的一面,从而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本文试图从19世纪英国的简·奥斯丁和20世纪著名作家约翰·福尔斯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这一角度出发,结合19—20世纪英国女性地位的变化,深入探讨英国女性意识在历史纵向上的一个演变过程。论文共分为四章,
林芙美子与张爱玲女性意识之比较
作者: 林娜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比较   林芙美子   女性意识   平行研究  
描述: 日本近代女作家林芙美子,因昭和三年(1928年)连载的《放浪记》而出名,后又凭借《晚菊》获得了第三届女性文学奖,随后的《浮云》被称为其文学的集大成之作。除此之外,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及散文。她是日本近代文学中颇受注目的女作家。中国现代女作家张爱玲以其女性独特的视角创作了《传奇》等大量的弥漫荒凉气息的作品,从而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烁于中国的文坛之上,她的作品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 初读二者的文学作品,我们会发现她们的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着力描写男欢女爱的情感故事,用女性特有的
曹禺戏剧世界中女性的生存本相
作者: 王颖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女性形象及特点   女性意识   悲剧   道德伦理观   曹禺  
描述: 曹禺在他戏剧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书写了众多的悲剧史诗般的女性形象,他以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以及与同时代的主流话语相背离的人性化的道德伦理观,情爱观,婚恋观等书写了当时中国历史环境下女性的生存本相。在他自创和改编的十三部剧作里这些女性形象都闪动着令人难忘的艺术光芒,他给予中国女性更多的人文关怀,同情和理解,每个形象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亮丽色彩。这些都与他丰富的生活经验、严谨的思想修养、高深的文字功底是分不开的。他在旧的社会制度及旧的封建礼制将要灭亡之时,对不同阶层、不同处境的妇女的痛苦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