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意识】搜索到相关结果 168 条
-
明代民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熊安林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伦理关系
女性意识
明代民歌
女性形象
创作主体
-
描述:
明代是民歌发展的巅峰时期。明代民歌内容颇丰,又以吟咏爱情婚姻为主,女性成为民歌的主角。因此,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对明代民歌中的女性形象作较深入的研究。第一部分:绪论。探讨这一论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推导本文研究的可行性,以及本文的研究特色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明代民歌中女性形象的类型和独特之处。明民歌女性可分为寻常良家女子、青楼妓女、出轨女子、其他女性形象等几类。她们与前代民歌中的女性形象有一脉相承之处,又有自身的特点。这首先表现为女性类型大大增加,其次,她们对情爱和情欲的追求更为大胆直露,最后,明代民歌
-
娄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
-
作者:
吴宏亮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影像语言
女性意识
叙事方式
女性形象
娄烨
-
描述:
娄烨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成员之一,以其极具特色的影像风格成为评论界关注的对象。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独特鲜明的女性形象,以其特有的对于女性世界的深切关注和对于女性心理的敏锐观察,深入挖掘当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意识,体现出其对于当下女性生存现状及情感危机的独特视角和关怀,成为当下最擅长表达女性的男性导演之一。本文立足女性主义理论,详细分析娄烨影片中体现出的不同于其他男性导演的独特女性意识,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分析娄烨影片中塑造如此众多女性形象的原因,并对其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按其性格特点分为四种类
-
新世纪以来王安忆作品中的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张潇晖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世纪
王安忆
女性意识
城市经验
现代女性形象
-
描述:
王安忆作品中对女性问题的持续关注构成了其创作的主线。进入新世纪以后,王安忆成功地塑造了一批现代女性形象,其中有以《妹头》、《桃之夭夭》为代表的上海本土女性形象,也有以《上种红菱下种藕》为代表的小城女性形象,以《发廊情话》为代表打工妹形象,以《月色撩人》为代表的摩登女性形象,还有以《富萍》为代表的劳动者女性形象。王安忆笔下的这些女性形象或独立自主,面对困难无所畏惧,或在物质的世界中迷失了自己。王安忆的作品当中体现了对这些生活在都市中的现代女性的肯定,对这些女性在生活当中表现出的努力和智慧投以赞许的目光,并且
-
我国新生代女性导演女性意识诉求与电影风格
-
作者:
杨洋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女性意识
新生代
电影风格
女性形象
-
描述:
近几年,女性导演在电影界的表现可谓可圈可点,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女性作为创作的题材,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在一个又一个细腻的镜头下描绘出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女性形象。女性的主导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来并且渗透在她们电影里。本文主要探讨的对象是我国新时期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催生出来一批时尚型的青年女性导演和她们的电影风格,在本文中称之为——新生代;主要以李玉、马俪文、徐静蕾这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其作品中新时期女性意识的诉求以及电影的异同,还有在商业化的推动下
-
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导演在女性视角下的创作特征
-
作者:
李杨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女性角
女性主义
-
描述:
随着女性意识的发展,中国导演群体出现了主体转型:从男性独掌大权到女性顶起半壁江山。女性导演的电影作品呈现出了独特的态度和风格,因此研究女性导演在女性视角下的创作特征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第一代女性导演创造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导演的塑造如出一辙,脸谱化、无性别,多集中于“地母”和“花木兰”这两种形象。而8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导演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将女性意识贯穿到电影作品中。她们通过电影追求两性平等的话语权,转变大众在父权社会影响下单一的男权思维模式。8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导演选择亲情
-
伍尔夫与张爱玲女性主义创作比较研究
-
作者:
刘玲
来源:
伊犁师范学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张爱玲
男性形象
女性意识
悲剧化叙事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女性作家,是女性主义运动的先驱,伍尔夫在其作品中关注妇女问题,在塑造各种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来展现两性社会地位的悬殊,并试图寻求一种新型的两性关系,使女性被承认,拥有自由和话语权,她用自己的作品来展现女性独一无二的价值,告诉世人在男权社会中妇女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社会地位。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女性作家,经历了战争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她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使她真正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处境,其小说中对两性关系的剖析和都市发现都具有很强的现代性,张爱玲
-
论张翎小说的女性叙事
-
作者:
屈兰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叙事
张翎小说
视角
女性
-
描述:
张翎作为新移民文学的探索者和开拓者,同时也是北美新移民小说创作领域中的重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表《望月》一文引起文坛的注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以喷薄之势给文坛与读者献上了一部部厚重而充满个性特色的小说。作为一名跨越中西方文化与地域的作家,张翎无疑是成功的,她以精准的笔墨描画时代风云,以精细的笔法搭建起沟通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张翎非常善于讲故事,故事当中角色的一颦一笑,一起一伏都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女性角色尤甚,张翎总是运用女性的视角、以女性特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表现女性的意识与诉求。因为慈悲所以宽容,因
-
1957年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姑娘”
-
作者:
张金玲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革命性
摩登性
女性意识
叙事
上海姑娘
-
描述:
“上海姑娘”的命名取自于1957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同名电影《上海姑娘》。在本论文中,用“上海姑娘”来指称1957年中国电影中一类特定的女性形象。1957年,《上海姑娘》、《护士日记》、《不夜城》、《女篮五号》等四部关于“上海姑娘”的电影集体登场,体现了建国初期新政权对女性的期待与形塑。通过对这四部电影的文本分析来探究“上海姑娘”的形象特征。具体内容分三章展开。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上海姑娘”的出场背景。1957年中国的私营电影企业已经全部收为国有,为工农兵服务成为电影的既定方针,电影创作受到苏联影响
-
近十年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意识研究 (2004-2014)
-
作者:
邓珊珊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男性导演
女性意识
商业化
-
描述:
以“女性”为主题的电影是近十年电影创作者们比较偏爱的电影题材。女性电影发展至2004年以后,“女性电影”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新时期(1979年以后)初期以“女性”为题材的电影”,不管是女性创作者也好,或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均是去“性别化”“政治化”倾向明显的,但是关于“女性”的电影文本发展至2004年以后,已经有了成熟的叙事模式和常用的镜头化语言。在这时期,男性创作者或是女性创作者对于“女性意识”都有了不同的表达。男性导演镜头下的“女性”逃脱不了被观看的位置,是男性视角下的“情色奇观”。虽然男性导演有意的
-
论王安忆21世纪小说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李欣芹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固守
超越
王安忆
女性意识
诗学建构
-
描述:
“女性意识”是一种以女性经验和女性视角为基点的对传统性别权利秩序和社会人生的认知和把握。21世纪以来,随着“性别”日渐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也随着女性文学在创作和理论层面的不断拓展,“女性意识”在结合自身启蒙历程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力图规避片面的主观性和浓厚的政治性倾向,开拓新的思路和方向,从“所述故事”(内容)和“叙述话语”(形式)等不同层面出发续写中国女性文学的篇章,用多元化的表现形态取缔较早时期注重表达性别社会立场和性别精神存在的单一性,呈现出多元共融的趋向。作为当代中国女性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