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霍桑三部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徐秋群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霍桑   觉醒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描述: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颇受批评家和学者的关注。短篇小说《胎记》《年轻古德曼布朗》及《牧师的黑面纱》中的三个主要女性角色,一方面体现了19世纪女性虔诚、纯洁和顺从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女性从毫无自我意识到自我意识慢慢觉醒并最终反抗的历程。本文以这三部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为研究对象,分析19世纪西方女性从温顺到独立、从沉睡到觉醒的过程。
《窈窕淑女》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及意识表现——结合视听语言进行分析
作者: 袁倩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窈窕淑女   女性意识   视听语言   女性形象  
描述: 歌舞影片《窈窕淑女》以一个卖花女的发音及形象气质的全面转变为故事主线,把促其转变的希根斯教授作为主导人物进行刻画。从某种层面来说,这是一部男权社会下女性意识苏醒的女性电影,导演将电影的视听语言融入传统的歌舞片里,着力塑造了当时社会意识形态下附庸于男性的普遍女性形象,同时通过卖花女的出走表达了女性意识的丝微崛起。
论《羽蛇》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郑洁   来源: 北方文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毁灭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放逐   拯救  
描述: 《羽蛇》家族五代女人依靠血缘联系,彼此既是独立女性个体,又是具有代表性的女性群体。这些女性分别代表三个群体:第一类群体是以玄溟、若木为代表的自我毁灭者,第二类群体是以陆萧、亚丹为代表的自我放逐者,第三类群体是以金乌为代表的自我拯救者,而每一个群体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又与波伏娃、弗里丹、杰梅茵等人的女性主义观点相互印照。
论《羽蛇》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郑洁   来源: 北方文学(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毁灭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放逐   拯救  
描述: 《羽蛇》家族五代女人依靠血缘联系,彼此既是独立女性个体,又是具有代表性的女性群体。这些女性分别代表三个群体:第一类群体是以玄溟、若木为代表的自我毁灭者,第二类群体是以陆萧、亚丹为代表的自我放逐者,第三类群体是以金乌为代表的自我拯救者,而每一个群体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又与波伏娃、弗里丹、杰梅茵等人的女性主义观点相互印照。
论《羽蛇》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郑洁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毁灭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放逐   拯救  
描述: 《羽蛇》家族五代女人依靠血缘联系,彼此既是独立女性个体,又是具有代表性的女性群体.这些女性分别代表三个群体:第一类群体是以玄溟、若木为代表的自我毁灭者,第二类群体是以陆萧、亚丹为代表的自我放逐者,第三类群体是以金乌为代表的自我拯救者,而每一个群体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又与波伏娃、弗里丹、杰梅茵等人的女性主义观点相互印照.
探析《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
作者: 曹文慧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薄伽丘   文艺复兴   形象   女性意识   《十日谈》  
描述: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其作品《十日谈》在当时广为流传,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肯定世俗价值、思想解放的思想。在这部著作中,描写女性形象的内容占据了极大部分,充分体现了薄伽丘强烈的女权主义、女性意识,以及对女性智慧的赞美。本文以《十日谈》为研究范本,首先分析了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其次分析了女性意识出现的原因,最后阐明了对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辩证认识,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薄伽丘创作《十日谈》的真正意图。
爱情悲歌的不同演绎——庐隐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胡丹   来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悲哀   女性意识   庐隐   苍凉  
描述: 庐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女性意识的作家。作为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二者的作品都体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尤其是她们的小说都善于描写女性心理和情感,表现动荡时代中的女性生活。通过对庐隐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探讨出二者女性意识在小说中的不同反映。庐隐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基调是悲哀,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基调是苍凉。
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角度看《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静   叶旭艳   来源: 中外企业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芬妮·普莱斯   女性意识   存在主义   《曼斯菲尔德庄园》   女性主义  
描述: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简·奥斯丁(Jane Austen)的第四部小说。作为中后期的作品,这部小说在奥斯丁的创作过程中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价值。这部小说在奥斯丁女性意识形成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从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出发,探讨主人公芬妮·普莱斯(Fanny Price)的女性意识,以挖掘小说深刻的文学内涵。
从不同视野下的“蔡大嫂”们看女性意识变迁
作者: 彭超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死水微澜》   蔡大嫂   时代文化   女性意识   区域文化  
描述: 《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以其惊世骇俗的言行和所包含的文化价值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经典形象。她是以"反叛"为标签的中国文化转型时期的产物。中国文学史上的叛逆女性还有繁漪、上官鲁氏等,她们构成文学画廊里一道"蔡大嫂"们的独特风景线。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她们有着迥然不同的命运,我们可以从时代、区域视野下辨析文化、时代与女性形象塑造之关系,从对于"蔡大嫂"的不同评价透析中国女性意识变迁。
孙频小说人物形象论
作者: 王来东   唐长华   张聪聪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孙频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孙频在《隐形的女人》《夜无眠》《恍如来世》等小说中,塑造了一群处于弱势地位的男男女女,她(他)们有的沦为娼妓,有的走向死亡,有的懦弱无能,有的反抗命运,却最终被命运愚弄,走向人生的悲剧。她(他)们的人生布满荆棘,尊严被践踏,身体是她(他)们唯一能够得到满足的工具。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反映各类女性的生存现状,以及处于社会底层被剥削的男性的生存困境,呼吁人们关注弱势群体,反抗不公的命运。
< 1 2 3 ... 10 11 12 13 1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