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意识】搜索到相关结果 1450 条
-
踟躇于边缘的“他者”
-
作者:
郭珊珊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话语
女性意识
男女导演
新时期以来的电影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为一种制度性存在,父权制早已成为历史,但父权制的意识形态却依旧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现实存在。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存在显然会对电影创作产生影响。女性主义者针对男性中心话语下的电影创作对女性主体性的消解和对女性意识的的歼灭展开了全面的批判。本文主要以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为视点,对新时期以来(20世纪八、九十年代和近期)电影创作中男女导演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当前文化语境下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面临的困境以及走出困境的出路。 80年代男女导演的电影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具有较明显的新时代的气息。具有新时代特质的
-
南朝乐府民歌女性意识研究
-
作者:
郑笑兵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作者
南朝乐府民歌
女性意识
情爱题材
女性形象
-
描述:
南朝乐府民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五百多篇作品中十之八九反映的是男欢女爱的内容,这样大规模的情爱题材的集合,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见的。在男尊女卑、恶见私情的封建社会,女性忽然有了话语权,她们毫无顾忌地唱出女性的心声,这种现象的产生是让人难以理解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现象的存在?本文将从南朝乐府民歌的女性作者入手,系统研究南朝乐府民歌的单一的情爱题材,梳理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各种女性形象,分析文本中原始女性意识回归的现象,探讨南朝时期女性意识回归的各种原因,从而揭示出南朝时期女性的生活状态。本文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榆树下的欲望》
-
作者:
邓霜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尤金·奥尼尔
女性意识
《榆树下的欲望》
女性主义
-
描述: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优秀剧作家,也是普利策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五十多部作品。《榆树下的欲望》是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在其众多悲剧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榆树下的欲望》中,尤金·奥尼尔塑造了三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尤金·奥尼尔的女性主义观。本论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分析三位女性的不同遭遇,以展示女性处于他者的地位,并探讨女性在男权社会里所遭受的身心两力面的压迫。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本文认为《榆树下的欲望》中的人物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经济弱势和父权制意识形态压迫是
-
论李这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詹才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包容性
女性意识
多元文化
李安
李安电影
-
描述: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大批中国电影人,为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耀眼的成果。他们形成了各自的独特视角及艺术风格,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做出了不可抹杀的贡献。在这群电影人中,台湾导演李安凭借中西文化交融的切身经历,擅长理解和领悟人文气息和精髓的独有才情,以及对电影事业情有独钟的执着个性,成为了他们中的佼佼者。本文以文本分析手法为主,解读李安电影中女性形象,追踪李安电影中女性意识的演变,分析李安电影中多元女性文化意义,探讨李安电影女性的多元“欲望自我”对女性主义的影响。本文通过追寻李安的生活环境
-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狐形象
-
作者:
严江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聊斋志异
女狐形象
创作背景
艺术表现
-
描述:
鲁迅说:“《聊斋志异》中妖鬼多具人情,通世故,使人觉得可亲”①《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其中花、妖、狐、魅大多都具有人情味。作者将人物形象置身于社会错综复杂的关系之中,善于运用精炼的文笔营造离奇的故事情节,从而表现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成功地塑造出众多的具有独特艺术特色的人物形象。狐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表现手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审美意义。刻画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境界,所以研究蒲松龄作品中的女狐的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
-
论布莱恩·默里曼在《午夜法庭》中体现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曾云琴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叛逆
布里恩·默里曼
女性意识
女性气质
女性主义
-
描述:
布莱恩·默里曼是一位十八世纪著名的爱尔兰语诗人。他的长诗《午夜法庭》被广泛赞誉为爱尔兰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喜剧诗歌之一。该诗写于1780年,正当爱尔兰处于大不列颠帝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其时也正是欧洲启蒙运动高涨之际。追求平等、独立与解放的思想燃烧着整个欧洲人民的心灵,尤其是像爱尔兰这样备受压迫的民族。到了18世纪末期,爱尔兰国家内部要求平等与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本诗采用梦境的形式,设计了一场午夜法庭,以此探讨18世纪后期爱尔兰妇女对平等与解放的渴求与期盼,同时揭示了当代妇女所遭受的压迫、歧视与剥削。默里曼以其独
-
女性意识在王尔德戏剧汉译本中的体现:以《新青年》上的《意中人》和《遗扇记》为例
-
作者:
赵启红
来源:
中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青年
王尔德戏剧
女性意识
救亡图存
女性翻译家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大潮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鲜明的女性主义政治诉求在新兴的翻译理论中引入瞩目,性别研究视角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目前我国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还停留在梳理和介绍阶段,很难找到对女性翻译家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大量的女性译者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意识是影响女性主义翻译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影响着翻译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文的选择、原文的理解以及翻译策略的运用。由于受到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的影响,西方的女性意识比较激进,中国女性意识则比较温和。但是这并不表明,中国的女性主义译者
-
从简·奥斯丁到乔治·艾略特
-
作者:
王亚青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小说
女性意识
英国
19世纪
女性形象
-
描述:
19世纪是英国文学上一个群星璀璨、名家辈出的时代。尤其在女性小说领域,大批女作家竞相涌现,打破传统文学中男性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中较有影响的代表女作家有简·奥斯丁、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和乔治·艾略特。她们笔锋犀利,言语睿智,刻画的众多女性形象一反男性作家笔下的温驯柔弱、多愁善感的天使模式,表现出女性坚强、独立和自信的一面,从而体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这篇文章试图从她们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这一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这一作家群的女性意识在历史纵向上的一个演变过程。
全文共分四节。第一节主要探讨19
-
《黑暗的心》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李岩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暗的心》
男权社会
约瑟夫·康拉德
女性意识
叙述话语
-
描述:
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的心》以作者刚果之行的切身体验作为素材和背景,通过主人公马洛的主体叙述,将险象环生的“黑暗非洲”旅程徐徐展现在读者眼前。自1899年问世以来,《黑暗的心》就不断引发各方学者及批评家的争议,而随着女性主义的兴起,康拉德小说中性别歧视的倾向更是招来众多女权主义学者的议论与批评。不过,这些评论往往忽视了文本深层结构中隐含的重要女性形象,康拉德对五位女性人物的巧妙刻画实际上是对西方父权帝制进行的讽刺和披露,以及对受到男性中心主义和帝国意识形态双重压迫的女性表达的深切同情,由于作品采取
-
清代女性作家戏曲:《繁华梦》、《乔影》、《梨花梦》「拟男」题材之性别意识反思
-
作者:
杨心懿
来源:
国立中央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梨花梦
乔影
拟男
女性意识
繁华梦
-
描述:
清代繁盛的女性創作中,戲曲因其虛擬性、表演性與人物塑造所展現的心理層次,成為最貼近女性的真實自我,筆者以同是清代女作家「擬男」劇作的王筠《繁華夢》、吳藻《喬影》與何佩珠《梨花夢》為研究對象,意圖透過女作家因情而展現於戲劇創作中的自我意識與昇華,抽絲剝繭出女作家藉由「擬男」這樣一個扮裝的手段,折射出當時女性性別意識的進步與侷限意義。本文以「總論-分論-分論-總論」的層次開展出論文主題與深化探討,分就「性別意識」、「擬男背景」、「文本分析」與「性別意識的昇華」四個面向梳理出本論文的研究脈絡。「性別意識」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