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意识】搜索到相关结果 1450 条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郑磊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本论文中,“女性电影”指的是由女性导演执导的以关注女性的生存环境或表现女性的自我意识为题材的具有一定女性主义色彩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上,女性导演创作的电影文本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她们采取的独特的性别视角,赋予了镜头下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丰富的内涵,她们虽未标榜为女性“立言”,却处处表现出摆脱传统父权制话语的束缚、建构女性独立意识的欲望。正因为此,本论文选取20世纪90年代至今近二十年间的女性电影文本,力图从多个层面对其所蕴含的女性意识与女性话语进行解读。论文“绪论”部分,主要界定研究的对象,介绍
-
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导演在女性视角下的创作特征
-
作者:
李杨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导演
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
女性角
女性主义
-
描述:
随着女性意识的发展,中国导演群体出现了主体转型:从男性独掌大权到女性顶起半壁江山。女性导演的电影作品呈现出了独特的态度和风格,因此研究女性导演在女性视角下的创作特征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第一代女性导演创造的女性形象和男性导演的塑造如出一辙,脸谱化、无性别,多集中于“地母”和“花木兰”这两种形象。而8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导演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将女性意识贯穿到电影作品中。她们通过电影追求两性平等的话语权,转变大众在父权社会影响下单一的男权思维模式。80年代以后的中国女性导演选择亲情
-
伍尔夫与张爱玲女性主义创作比较研究
-
作者:
刘玲
来源:
伊犁师范学院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张爱玲
男性形象
女性意识
悲剧化叙事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女性作家,是女性主义运动的先驱,伍尔夫在其作品中关注妇女问题,在塑造各种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来展现两性社会地位的悬殊,并试图寻求一种新型的两性关系,使女性被承认,拥有自由和话语权,她用自己的作品来展现女性独一无二的价值,告诉世人在男权社会中妇女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社会地位。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女性作家,经历了战争和社会的动荡不安,她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感悟,使她真正了解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处境,其小说中对两性关系的剖析和都市发现都具有很强的现代性,张爱玲
-
论张翎小说的女性叙事
-
作者:
屈兰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叙事
张翎小说
视角
女性
-
描述:
张翎作为新移民文学的探索者和开拓者,同时也是北美新移民小说创作领域中的重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表《望月》一文引起文坛的注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以喷薄之势给文坛与读者献上了一部部厚重而充满个性特色的小说。作为一名跨越中西方文化与地域的作家,张翎无疑是成功的,她以精准的笔墨描画时代风云,以精细的笔法搭建起沟通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张翎非常善于讲故事,故事当中角色的一颦一笑,一起一伏都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女性角色尤甚,张翎总是运用女性的视角、以女性特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表现女性的意识与诉求。因为慈悲所以宽容,因
-
1957年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姑娘”
-
作者:
张金玲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革命性
摩登性
女性意识
叙事
上海姑娘
-
描述:
“上海姑娘”的命名取自于1957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一部同名电影《上海姑娘》。在本论文中,用“上海姑娘”来指称1957年中国电影中一类特定的女性形象。1957年,《上海姑娘》、《护士日记》、《不夜城》、《女篮五号》等四部关于“上海姑娘”的电影集体登场,体现了建国初期新政权对女性的期待与形塑。通过对这四部电影的文本分析来探究“上海姑娘”的形象特征。具体内容分三章展开。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上海姑娘”的出场背景。1957年中国的私营电影企业已经全部收为国有,为工农兵服务成为电影的既定方针,电影创作受到苏联影响
-
近十年中国女性电影的女性意识研究 (2004-2014)
-
作者:
邓珊珊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性导演
男性导演
女性意识
商业化
-
描述:
以“女性”为主题的电影是近十年电影创作者们比较偏爱的电影题材。女性电影发展至2004年以后,“女性电影”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新时期(1979年以后)初期以“女性”为题材的电影”,不管是女性创作者也好,或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均是去“性别化”“政治化”倾向明显的,但是关于“女性”的电影文本发展至2004年以后,已经有了成熟的叙事模式和常用的镜头化语言。在这时期,男性创作者或是女性创作者对于“女性意识”都有了不同的表达。男性导演镜头下的“女性”逃脱不了被观看的位置,是男性视角下的“情色奇观”。虽然男性导演有意的
-
中韩现代女作家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以萧红与姜敬爱为中心
-
作者:
金美英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叙事
萧红
女性形象
姜敬爱
-
描述:
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就是隔海相望的近邻,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在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的交往与相似的历史。特别是19世纪末以来,中国与韩国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经历了共同的历史命运,形成了类似的文学现象。作为生活在20世纪后半期的韩国公民,我认为深入探讨20世纪这段历史极具意义。笔者在韩国时就对此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本科和硕士期间曾选择这一话题进行研究。2008年,当我有幸从韩国考入浙江大学就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专业博士,基于上述状况,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韩两国现代女作家女性意识比较研
-
论索尔·贝娄女性观的演进
-
作者:
纪琳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索尔·贝娄
女性观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
-
描述:
索尔·贝娄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作家之一。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国家艺术勋章,是唯一获得三次国家图书奖的作家,由于他对美国文学的突出贡献在1990年获得终生成就奖章。贝娄的作品大都聚焦于一个男性主人公,女性人物通常是通过男主人公的视角来展现的。大部分评论家都关注于作品中男主人公的困惑、挣扎和他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而女性人物被明显地忽略了。目前对贝娄女性观及其女性形象的研究有很多不足之处,不能真实反映出贝娄创作的形象生动、性格各异的女性人物。对于贝娄女性观的问题,也存在互相矛盾的观点。对贝娄厌女症倾
-
论严歌苓小说的文化身份建构
-
作者:
罗康宁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历史叙事
双层时空
女性意识
个体记忆
-
描述:
作为当代北美华文文坛最具实力的新移民作家,异质文化的冲击与生活阅历的累积不断影响着严歌苓对自我、他人以及世界的审视方式。纵观其整个创作历程,对文化身份的建构意识始终贯穿其中,文化身份的每一次建构都体现了严歌苓试图超越裔族身份的决心。本文以严歌苓的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作者反思和追寻自我身份的过程分为四个时期。每一时期的小说都从题材的选择、叙述视角的转换以及女性意识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文本研读,展现严歌苓如何通过小说的创作建构起自我的文化身份,其表达灵魂欲求的深邃透彻,人物刻画的大胆震撼,再现人性原始强力的力
-
构建一个生态的乌托邦: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月亮谷》
-
作者:
张新花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生态女性主义
《月亮谷》
乌托邦
生态意识
-
描述:
杰克·伦敦后期的小说《月亮谷》是一部充满生态女性意识的小说。在《月亮谷》中,杰克·伦敦刻画了三类女性的形象。在第一类女性形象中,有被工业和机器摧残的女工、有被贫苦的家庭所桎梏的主妇、有失去了丈夫而被男性玩弄的的年轻寡妇,这类形象都是被压迫的女性形象。她们生活悲苦,却找不到任何的出路。在第二类女性形象中,杰克·伦敦着重刻画了撒克逊的形象。这是一个充满了智慧、对自己有清楚认识的女性。虽然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却有反抗的勇气,是幸福生活的指引者。第三类女性形象具有神性,主要是指撒克逊的母亲戴西。戴西在小说中没有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