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在历史中发现女性:论凌力历史小说的女性书写
作者: 宋艳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经验   女性意识   女性书写   女性群像   女性成长  
描述: 历史小说作为一种宏大的叙事形式,一直被认为是男性的专利,由于历史限定性与创作主体性别的隔膜,历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数量少,而且其历史性价值被有意湮灭,并呈现出严重的类型化与伦理化倾向。在以往的历史叙事中,女性几乎都是作为作者传达某种观念的工具或反衬男性历史的镜子而存在,在女性自我失语的状态下这些女性形象严重地缺少某种“人性深度感”。而凌力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和敏感,叙写了那些被男性历史所忽视和有意遮蔽的边缘性女性,以独树一帜的历史书写,在主流历史遗忘的“空白之页”中发现了历史女性的存在。作为一位严谨的搞
张洁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梁霖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张洁   女性问题   女性形象   女性文学  
描述: 女作家张洁以写作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 张洁的小说作品倾注了对女性的满腔热忱和深切关注,塑造了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张洁作为先觉者,其作品中贯注一气的女性现代意识。张洁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的现代衍进,作出了杰出的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的贡献,也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建构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这是张洁之于中国女性文学的意义,也是张洁之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
从“雌性”、“地母性”到“圣母性”:严歌苓笔下的系列女性形象再解读
作者: 刘晓伟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雌性   圣母性   严歌苓   地母性  
描述: 北美新移民作家严歌苓,出国前的创作就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移民”给了严歌苓更为宽阔的文化视野与艺术视野。东西方文化冲突中的两难境况、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及其对西方文化的“认同”都会反映在严歌苓的文学创作中。从移民前的《雌性的草地》到移民初期的《少女小渔》,到后来的《扶桑》,再到前不久的《第九个寡妇》和《小姨多鹤》,严歌苓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但出国前后的严歌苓经历了“心灵移植”的重大转变,其女性形象及贯穿其中的女性意识,也在不断转变;而且随着严歌苓创作的不断成熟,这种转变越来越清晰,艺术展现方式也越来越圆熟。本
阴阳镜像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白雪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抗   男权话语   女性意识   性属   性别  
描述: 《飘》原名GONE WITH THE WIND,意为随风而去,是美国女性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中出版的唯一的一部作品,《名利场》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的代表作,《飘》和《名利场》都堪称文学经典之作。两位女主角:斯佳丽和丽贝卡,都倾注着两位作家的美学情愫,并且都被放置于男权中心的社会里,处于19世纪战争时代,性格上有着许多的共同点,都以较浓的女性意识来演绎人生,或多或少地张扬着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独立的可贵意识。但是,由于两位作家的性别不同,导致审美情趣和心态的不同,于是他们笔下的女性又以各
艾丽斯·沃克和托尼·莫里森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有色解读
作者: 李秀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文学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爱情婚姻主题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的美国黑人作家对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黑人文学已经成为美国文学和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掀起了以托尼·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为代表的第三次高潮。就小说创作而言,当代黑人女性作家与传统男性作家不同,她们不再停留在控诉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与压迫,而是从独特的角度描写女性经验,在抨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或者主要反映黑人妇女争取妇女平等权利的斗争. 沃克和莫里森的作品都以全新的视角,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手法对美国现代黑人女性的思想和生活的
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视女性形象
作者: 金霞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女性意识   霸权   女性形象   电视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图像转向”,视觉文化动摇了语言的霸权地位,世界被把握为图像,进入读图时代。当代文化正逐渐成为视觉文化,视觉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影像成为消费社会影响和主宰大众的主要手段,视觉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传媒也表现出视觉化的倾向,视觉化倾向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 电视的视觉性直观性决定了它是最为视觉化的媒体,收看电视是一种低参与行为,观看电视时读图的愉悦感使电视成为最有亲和力的媒体。在所有媒体中,电视能最有效地表现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电视产生了视觉霸权。电视霸权在影响大众和控制大众意识
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意识探析
作者: 王志勇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淑女观   南方父权制   女性形象   贞操观  
描述: 勿容置疑,女性形象在福克纳的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他一生所写的众多长篇和短篇小说中,福克纳塑造了一系列形象各异、耐人寻味的妇女形象,可谓无所不包。从上流社会的名门之女,到普通女性,再到下层黑人女性;从守身如玉的贞女到放荡不羁的浪女;从纯洁可爱的淑女到心如毒蝎的恶妇;从逆来顺受的怨妇到叛逆、追求自由的烈女,福克纳都有触及,而且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作为一个热切关注人类命运的作家,福克纳对那些熬得最苦的南方女性倾注了复杂的感情,作者的创作思想、价值观念和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她们的身上也得到了最充分、最完美的
《兰花梦》中女性形象及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林绿峯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扮男装   女性意识   失语   男权秩序   仿书  
描述: 《兰花梦》,晚清小说,光绪三十一年上海文元阁书庄出版石印本,卷首《序》云此书为吟梅山人所作,然其人姓名、生平皆不详。小说为《红楼梦》的仿书,主要叙述了女主人公松宝珠女扮男装入科场、赴战场,还归女装后被丈夫许文卿欺凌至死的故事,兼及宝珠长姐宝林掌管家业,嫁与李墨卿后在夫家张扬女子声威之事。目前研究者对小说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作品主题与人物形象上,大多认为小说写宝林、宝珠姐妹二人故事,目的在于批判夫权、伸张女权。然而笔者以为,封建夫权这一概念太过笼统,适用于中国古典小说中一切与已婚女子有关的情节,因而并不能很好的
徐静蕾电影的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金灿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导演   女性意识   新生代   徐静蕾   女性形象  
描述: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开放,在光影织就的镜像中女性形象渐趋多元化,以女性生存状态为表现主题的女性电影蓬勃兴起。女性导演在口碑和票房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女导演们不再受性别束缚,将自己的女性视角看作区别于男导演的优势,进行自由创作,勇敢地表达自我欲求,把自己对于生活的体悟和思考融入光影之中,描绘出女性内心细腻斑斓的世界,刻画出一个个生动丰满的女性形象。徐静蕾凭借着自身书卷气质,鲜明独特的影像风格,美学符号的表演气质和女性意识的深刻洞察,在中国新生代导演中占据一席之地。本论文旨在探究徐静蕾电影中
非自主的存在:中国古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姚海燕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明清小说   社会性别   女性意识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从文化深层的社会性别问题入手,针对文化传统中对于女性形象的预 设,以女性主义视角对中国古代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再认识是本文的任 务。本文认为女性形象实质上是一种社会集体的想象物,是一种文化的建 构,中国古代女性形象的创造主体和阅读主体是男性,她的塑造言说的是 男性的意识与欲望,是男性的自我,中国古代女性一直是一种“非自主的 存在”。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前两个部分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当中女性形象的描 述。晚明以前的文本,从“地位”与“‘魅力”两个方面奠定了
< 1 2 3 ... 107 108 109 ... 143 144 1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