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情谊】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情谊
-
作者:
刘莹莹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姐妹情深
同性之爱
女性情谊
知己情愫
-
描述:
《聊斋志异》描写了大量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并展示了这些女性间非同寻常的情谊,可概括为姐妹情深、知己情谊和同性之爱。对女性情谊的描摹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注,反映了其思想对传统道德的某种偏离和飞跃。
-
格拉斯佩尔笔下悲怆的女性世界
-
作者:
杨金才
王育平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戏剧
格拉斯佩尔
女性情谊
追寻自我
-
描述:
女剧作家格拉斯佩尔活跃在20世纪初的美国文坛。作为一名女性剧作家,格拉斯佩尔在自己的作品中刻画了众多生活在困境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女性之间的情谊以及妇女对自我和生命意义的追寻,发20世纪美国女权运动之先声。本文拟就格拉斯佩尔的四部妇女戏剧,剖析格拉斯佩尔笔下在困境中挣扎的女性形象,展现一个涂抹了悲壮色泽的女性世界。
-
女性建构自我的两种倾向——张洁《方舟》与王安忆《弟兄们》的比照解读
-
作者:
蒋艳丽
来源:
社科纵横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自我
女性情谊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洁的《方舟》和王安忆的《弟兄们》代表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女性建构自我的不同倾向。本文将两位作家的女性观和书写态度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为焦点,从“谋生与谋爱”、“做人与做女人”两个角度进行比照解读,从中梳理出女性追寻自我本体价值的转向。
-
林正盛电影中女性形象研究:以「美丽在唱歌」、「月光下我记得」为例
-
作者:
陈怡君
来源:
国立屏东教育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同志
母女关系
女性情谊
女性形象
林正盛
-
描述:
電影作品是導演意識形態的展現,林正盛導演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女性是他關注的焦點,「美麗在唱歌」談論女性情誼,「月光下我記得」則探討母女關係,都是以女性議題作為敘事主軸的電影,都採用狹隘接近禁錮的空間呈現女人與社會及家庭的關係,並致力於呈現在被社會壓抑下的女性想要找尋自我的努力與奮鬥。林正盛採用他承襲至侯孝賢導演長鏡頭的手法,藉由主角的臉上表情、肢體動作或是細微反應了解主角內心的感受,讓思想與情感藉由鏡頭來傳達,十分到位,使其電影中的女性形象成為值得探討的課題。本論文以基進女性主義與後現代女性主義理論為研究分
-
《上海女孩》中女性情谊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突围
-
作者:
李晓静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权话语
后现代女性主义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性情谊
突围
珍珠
女性形象
姐妹情谊
话语霸权
-
描述: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笼罩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被男权话语压制,女性形象也是在男性经历的描述中以被动的方式塑造。邝丽莎的《上海女孩》以女性为第一人称写作,以女主人公的经历为主线,叙述母女情谊、姐妹情谊对男权话语霸权的反抗,实现女性情谊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突围。菲勒斯中心主义的"菲勒斯"(phallus,译为"阳具"),是男权的隐喻符号,他将男性的生理特征转化为社会秩序上的优越性,而利用女性生理上的"缺失"规定男优女劣、男尊女卑,肯定男性的权威,以父权制的正面价值建
-
《上海女孩》中女性情谊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突围
-
作者:
李晓静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文学作品
上海
菲勒斯中心主义
女性情谊
突围
女孩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笼罩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被男权话语压制,女性形象也是在男性经历的描述中以被动的方式塑造。邝丽莎的《上海女孩》以女性为第一人称写作,以女主人公的经历为主线,叙述母女情谊、姐妹情谊对男权话语霸权的反抗,实现女性情谊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