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女性主义理论对电视剧改编小说的影响——以《红高粱》为例
作者: 王修竹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改编   女性价值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是一种追求女性权利,女性平等的重要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主义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电视剧改编带有时代特征的小说都将女性主义作为突出的重点之一。以电视剧《红高粱》改编莫言先生的同名小说为例,女性主义理论贯穿电视剧的始终,对女性形象的变化从“小家”到“大家”都进行了精彩的展现。同时对电视剧的立意及主题的升华具有一定的影响。
男性权力场域中的女性叙事: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为例
作者: 苏思莹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场小说   女性叙事   20世纪90年代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官场小说,属于典型的男性化权力叙事,在男性权力场域中却塑造出诸多风格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从女性叙事角度入手,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旨在比较分析女性人物形象差异,并分析研究男性权力叙事话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控制。
男性权力场域中的女性叙事
作者: 苏思莹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官场小说   女性叙事   20世纪90年代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官场小说,属于典型的男性化权力叙事,在男性权力场域中却塑造出诸多风格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文本细读,从女性叙事角度入手,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官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旨在比较分析女性人物形象差异,并分析研究男性权力叙事话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控制。
《诗经》中女性美的标准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作者: 杨红琴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世文学   诗经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当中的诗句至今广为流传,受到人们的一致推崇.从文学的视角来讲,她记录了在封建礼制建立初期,当代社会男女交往的真实画面,表达了对人生的尊敬以及追求个体价值的强烈欲望.论文针对《诗经》当中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进行全面的赏析,目的在于研究《诗经》中当代社会下女性的形象对于后世文学方面产生怎样的影响.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中西文学中的性别塑造
作者: 高彩云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体生命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文学作品常常是生活的缩影。文学中塑造出的生命形象是真实、鲜活的。文学也是性别塑造的重要领地,尤其对女性的塑造很多。性别塑造要关乎个体生命成长,不能对女性形象定型化。伟大作品是普世的,只以生命的本真为真,超越一切主义。
中国女主的开创者——吕后的形象分析
作者: 彭婧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吕后   政治家   女性形象  
描述: 《史记》一部展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佳作,其中却只记录了一位女性——吕后。历史上对于吕后的评价毁誉参半,她是一位狠毒有野心的女主,也是一位性格刚毅、有抱负、有作为的政治家。
女性文学的二朵奇葩:《觉醒》与《黄色壁纸》中女性意识的对比分析
作者: 刘雪寅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觉醒   困境   女性形象  
描述: 《黄色壁纸》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的短篇杰作,它和女权先驱凯特·肖班的《觉醒》历来作为女性文学的经典著称于世。她们的作品都反映了19世纪末美国中上层社会女性在父权社会里男性对其禁锢和束缚下的自我觉醒和反抗。小说各塑造了二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从而在二类女性形象的对比中揭示女性面对实现自我价值和履行的家庭责任所觉醒后面临的困境。本文从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人物形象入手,阐述了小说所体现的不同的女性觉醒意识极其深远意义。
以《米》和《红粉》为例:微探苏童笔下女性命运的悲剧性
作者: 陈琛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原因   反抗意识的觉醒   女性形象  
描述: 苏童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悲剧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透过这些女性形象的性格特点,来探析造成女性命运悲剧的原因。男权社会的压迫以及她们对男性的依附是社会原因,女性自身反抗意识的缺乏和自我放弃是自身原因。对这些女性悲剧,表现出了作者对女性生存境遇的思考与人文关怀,呼唤女性反抗意识的觉醒。
浅析《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人物塑造
作者: 邓文雅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茨威格   艺术表现手法   女性形象  
描述: 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被高尔基誉为是"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他将他的笔触直接深入到女性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用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和细腻真实的心理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既鲜活又立体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在生活境遇中释放情欲、追求自由和爱情的心路历程。本文以茨威格著名的中篇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作为研究文本,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茨威格在这篇小说里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
从莫言《檀香刑》看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形象
作者: 黄瑛   李艳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檀香刑》   女性形象  
描述: 莫言的历史小说《檀香刑》淋漓尽致地描述了一系列血淋淋的刑罚和杀人,整部小说蕴含着一种浓重的悲剧色彩。笔者试从其中的两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指出封建男权社会的意识和道德观是她们悲剧的根源,无论她们如何反抗,始终逃不脱男权社会的牢笼。
< 1 2 3 ... 6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