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爱情的执著与牺牲
作者: 王红梅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雪国   玛格丽特   茶花女   生活中   牺牲自己   爱情   执著   女性形象   岛村   川端康成  
描述: 前言 驹子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之一,是一个名为艺妓,实则为一名洁净的少女;玛格丽特是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的善良、纯洁、不惜牺牲自己幸福的妓女。她们生存在社会的最底层,为了生活所迫,沦落风尘,却始终保持灵魂的纯洁与高尚,大胆、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虽然付出沉重代价甚至于生命,却无怨无悔。她们具有相似的命运,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憧憬幸福生活、执著追求爱情 在川端康成的笔下,驹子是洁净、善良、美丽的少女。外貌清秀妩媚的驹子吸引岛村三次来到雪国和她幽会。“纤巧而抿
“奶娘情结”与普希金诗歌创作
作者: 陈建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风格   俄罗斯女性   诗歌创作   文学创作   直接影响   创作激情   女性形象   诗歌语言   文学语言   普希金  
描述: 普希金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他被赞誉为当时第一流的俄罗斯诗人和19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的、热爱自由的一代的领袖。他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普希金的一生以及诗歌创作与其奶娘阿琳娜·罗季昂诺芙娜普有着密切的联系。普希金出生在一个典型的贵族家庭,他
《飘》中的女性与婚姻
作者: 郭开文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生活   女主人公   贵族文化   作者   传统美德   女性形象   战争   斯佳丽   美国内战   价值观  
描述: 《飘》(Gone With The Wind)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Margaret Mitchell)的唯一一部作品,发表于1936年。小说以美国内战和战后亚特兰大重建为背景,精心刻画了在历史转型时期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新旧价值观的不同反应。作者通过对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爱情生活、战争生活和家庭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意识形态策略
作者: 刘帆   李骥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题材电影   少数民族地区   十七年电影   阿诗玛   当代中国电影   少数民族题材   影片   爱情   意识形态策略   女性形象  
描述: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通过性别/爱情、类型/娱乐、风光/奇观等策略,不仅完成了艰难可贵的艺术质感突围,而且在客观上,又形成了对意识形态的掩饰,这样的掩饰在今天看来反而成就了其艺术生命力和可能达到的意识形态效果。
DH劳伦斯女性主义思想的形成及其嬗变
作者: 刘仁秀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劳伦斯作品   作家   维多利亚时代   女权主义思想   母亲   女性主义思想   思想形成   文学思想   女性形象   男权主义  
描述: 一、综述怎样的劳伦斯?侯维瑞先生在其《现代英国小说史》说:"劳伦斯的出现,对于二十世纪英国文坛无疑是一场强烈的地震,只是在余震过后人们认识到它的震动之猛和影响之深"。确实,DH劳伦斯在二十世纪英国文坛的出现可谓是石破天惊。他作品中的生态主义意识与当时蒸蒸日上的工业革
“大河”文学“重读”的空间与可能
作者: 霍俊明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精神   作家   中国文学   历史   地方性知识   文本   文学史   重读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新世纪以来,文学和文学史的"重读"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批评者通过综合性的知识以及知识分子性的"当代"视域与作为"历史"的文学和作家进行重新对话与重新阐释的再造.这种"重读"性的阐释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这对于祛除以往"非文学"化的阅读具有着诗学上重建的意义.与此同时,带有考古学和现象学意义上的文本"重读"对于再一次还原文学复杂的历史场域以及文本之间的"互文性"结构也同样具有意义.而谈论文学的"重读",似乎仍然有一个作家属于"重读"的边缘地带的、尽管他在一些文学论著和文学史抒写中已经作为不可或
女性主义音乐批评在中国大陆的境遇与启示
作者: 宋方方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主义运动   中国大陆   研究对象   女性主义批评   音乐现象   音乐批评   女性地位   音乐学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中期以后,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高速发展的经济、科技和通讯使得欧洲传统社会标榜的哲学、美学和道德理念在向后现代转型的社会中显得不合时宜,西方几个世纪推崇的理性和秩序遭到学术界的质疑。受其影响,音乐学界各种新学说、新理论层出不穷,出现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清·赵翼《论诗》)的状况。80年代中后期,女性主义(Feminism)音乐批评站在人文学术领域的风口浪尖,为音乐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在懵懂中清醒,在幻灭中憧憬:曼斯菲尔德的女性主义思想
作者: 刘素芳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醒   曼斯菲尔德   男女平等   女权主义   自身解放   女性主义思想   女性解放   作品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描述: 1.引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1888—1923)出生于新西兰,是现代英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短篇小说家。她是现代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核心人物,是英国文学
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小说的欲望叙事
作者: 王侃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小说   王安忆   欲望主体   性别政治   爱情叙事   女性写作   欲望叙事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欲望及其政治《汉语大词典》释"欲望"为:"1.希望,盼望;2.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1)在一种更为理论化的阐述中,"欲望"被认为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是本能的一种释放形式;它构成了人类
王安忆小说的男性形象与上海印象
作者: 刘小佳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启蒙时代   俗世生活   王安忆小说   创作   作品   重新塑造   女性形象   共和国史   市民阶层  
描述: 王安忆似乎已经将自己贴上了女性和上海的标签。王德威就曾经将王安忆的创作归纳为三点:对历史(尤其是共和国史)与个人关系的检讨;对女性身体及意识的自觉;对‘海派’市民风格的重新塑造。①评论者越来越多地将王安忆看作海派的传人,她笔下的女性、上海、俗世生活成了学者研究的重点。于是,人们在给予上述这些作品肯定与赞许之余,也不能不对王安忆未来的创作方向的拓展、题材的创新产生疑虑和担忧。然而
< 1 2 3 ... 67 68 69 ... 85 86 8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