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68 条
-
追寻女性自由之路
-
作者:
贾小娟
陈卉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多种形式
女性自由
自由女性
女性形象
女性生存
女性主义
小说
新格局
社会思潮
-
描述:
作为社会思潮之一,女性主义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与争议。众多的研究学者从社会学、心理学、种族学、哲学等各角度切入,以理论、作品、实践等多种形式对其进行诠释和演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其中还是存在不少局限性,他们大都从单纯的性别对立,或是拘泥于从理论科学对其进行剖析,结果或是将其视为新格局下的性别对立之争,或是全盘否定了女性主义的历史意义,将其封杀于男权政治下。其实从整体而言,女性寻求自由和自我解放毫无疑问具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和意义,关键在于它最终将走向何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以她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
“他者”:女性在电视文本中的形象研究
-
作者:
吴晓杰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大众媒介
女性主义研究
女性意识
他者
刻板印象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男性
电视文本
-
描述:
忽如一夜春风来,全国各大卫视都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相亲节目。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话题不断,节目收视率火爆上升之时,河南都市频道的情感密码《非诚勿扰》栏目也悄然进入了观众视野,并在网上引起了对节目内容的激烈争论。 本文试着仅从女性主义视角浅谈电视文本中的女性形象。栏目在单纯地满足电视观众猎奇的心理需求之外,潜意识里还强化着这样一个概念——女性天生就是男性的“他者”。在日渐兴起的女性主义批判媒介领域,在媒体的性别暴力当中,在女性权力话语缺失的媒体平台中,女性仍然充当着男性附庸的角色。 以电
-
冲破男权藩篱的勇者:解读《庭院里的女人》
-
作者:
欧阳东峰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德鲁
美国女作家
男权
传教士
女性伦理
庭院
女性题材
女性形象
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
-
描述:
女性题材影片《庭院里的女人》(Pavilion of Women)改编自美国女作家赛珍珠1946年创作的《群芳亭》,值得一提的是,赛珍珠于1938年凭借中国农民题材的史诗般小说——《大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潇洒在左 温柔在右:论徐坤的文学创作
-
作者:
王茹
来源:
中国作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中国作家
女娲
知识分子形象
男性写作
话语权利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小说
徐坤
-
描述:
徐坤,一个颇为女性化的名字。初识徐坤,是在1993年第1期的《中国作家》上,小说《白话》写的潇洒泼辣,虽是写作新手却已笔法老到,看不出"坤"应该显露的阴柔之情,倒有几分"乾"的阳刚之气。及至再见徐坤
-
我国现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化的表现研究
-
作者:
林秀芳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化价值
男权文化
文学作品
文化理念
批判与重建
现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女性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化价值的体现不仅是在文学作品的女权表现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传统性别文化理念的解构和建构、批判与重建上。纵观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无不渗透着女性文化与男权文化的思想斗争,从初期的萌芽状态,找不到正确的出路而依附于男权文化,到中期的敢于摆脱男权文化禁锢,到最终形成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女性文化。
-
《延安爱情》:革命时期爱情叙事模式的新突破
-
作者:
杜剑峰
陈坚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革命时期
叙事模式
主旋律电视剧
社会文化环境
观众
延安
类型化
爱情故事
女性形象
电视剧创作
-
描述:
"革命+爱情"模式的盛行叙事行为是在某种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获得实现的,不同的环境制约着观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敏感点。电视剧有不同的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对应着一种心理原型,"当某种神圣的原型被反复讲述,就会导致原型的类型化、故事化"。①在
-
性别政治与女性时间
-
作者:
尹泓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权政治
具体体现
大众媒介
性别政治
消费社会
循环时间
时间性
中年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被剥夺的女性时间 性别作为一种权力关系,已经成为文化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层面。父权制下的性别政治实质上是男权政治,女性时间的缺席是性别政治的具体体现。丁玲的《“三八节”有感》为经岁月淘洗的中年女性画过群像,“她们的皮肤在开始有折皱,头发在稀少,生活的疲惫夺取她们的最后一点爱娇”。这里的女性形象实际上体现了男权主义的性别政治。女性容颜随年龄发生的变化是自然使然,只有作为客体,“爱娇”才成为一种价值存在。 人类早期的女神崇拜多突出女性的繁衍价值,女性容颜作为展示价值的意义源于男权统治带来的时间观念的变化。两
-
电视剧天地
-
作者:
暂无
来源:
电视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行为主体
意识观念
女性主义倾向
女性角色
叙事文本
保卫战
女性形象
话语权
电视剧创作
言说方式
-
描述:
在当前的电视剧创作中,以女性形象为叙事中心的剧作并不鲜见,然而这些作品大多以表达传统父权意识观念为目的。有别于此,以电视剧《婚姻保卫战》和《杜拉拉升职记》为代表的带有新女性主义倾向的言说方式,令人眼前一亮。在这两部剧中,女性成为影片中真正的行为主体,通过女性角色制造叙事动机,主导影片的话语权,恰与主流叙事文本形成背离,而这种叙事的"疏离感"为吸引观众收视增添了些许砝码。
-
论林黛玉和简爱唯美爱情对中国女性之启迪
-
作者:
刘秋芳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唯美
爱情悲剧
十九世纪
罗切斯特
林黛玉
十八世纪
女性形象
简爱
中国女性
-
描述:
《红楼梦》与《简爱》是中外文学史上的不朽巨著,它们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红楼梦》以宝黛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中国上层贵族没落的社会生活,它具有"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首"的地位,也有人认为它是曹雪芹的自传体小说。《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它通过一个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勇敢抗争,敢于追求纯真爱情的女性形象。
-
淡化肤色意识,强化黑人种族意识
-
作者:
雷华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赫斯顿
美国文学史
黑人女性
黑人文学
女性形象
黑人文化
黑人女权主义批评
传统文化
珍妮
-
描述:
引言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黑人文化获得了空前的繁荣,该文化活动的中心是纽约市的哈莱姆区,在美国文学史上被称为“哈莱姆文艺复兴”,又称新黑人运动。这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当属左拉·尼尔·赫斯顿。赫斯顿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是黑人女权主义批评家们经常引用的经典著作。本文认为珍妮形象的塑造具有深刻的意义,不仅颠覆了传统的黑人女性形象,还通过珍妮的形象反映了弘扬黑人传统文化,重建黑人民族意识的重要性。 一、颠覆传统黑人女性形象
<
1
2
3
...
66
67
68
...
85
86
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