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82 条
-
东北抗联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凤梅
来源:
兰台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抗日战争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义勇军
女性形象
重要组成部分
抗战
东北抗联
中国人民
战士
-
描述:
东北抗日联军简称"抗联",其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这是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他们转战于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牵制着日本侵略者的数十万日伪正规军,使其后方陷入到极不稳定的状态。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
-
人到中年的女性形象书写
-
作者:
黄钟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最佳影片
《男人四十》
许鞍华
《美国丽人》
书写
奥斯卡
女性形象
中年
-
描述:
“中年危机”对大众来说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探讨相关话题的电影也不在少数,诸如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美国丽人》、许鞍华执导的《男人四十》以及周防正行执导的《谈谈情,跳跳舞》。
-
从视觉文化分析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亚平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晰度
男性话语
大众文化
电视广告
社会意识形态
女性身份
视觉文化传播
广告形象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
描述:
电视广告影射并左右着大众的价值观念,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是依男性话语而塑造,是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对女性身份构建的缔造,她是一种被电视机前观众观看的主体。对于电视媒介而言,视觉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因素有两点:一是广告影像的清晰度;二是广
-
女性形象的文化悖论:1990年代女作家笔下的“淑女”与“荡妇”
-
作者:
王璐
刘丽英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现代汉语词典
性道德观念
第三阶段
女性写作
性行为
女性形象
男人
女性文学
传统文化
-
描述:
在1990年代女性文学中,"荡妇"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肯定,而"淑女"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却遭到了质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荡妇"是指行为放荡、不检点的女人,"淑女"是指美好的女子。而事实上在人们的日常话语中,"荡妇"是指性行为放荡的女人,主要指超越了传统的性道德规范和性角色约束的女人
-
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郭丽娟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丁玲创作
女性思想
莎菲
女性意识
基本特征
女性题材
作品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描述:
丁玲是一位"大家",这位个性独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的创作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而在其所有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她的女性题材作品。"丁玲是个善于捕捉女性内心世界的女作家",尽管丁玲的创作不停地变化着,但主要是从女性视角人手,不断探索女性命运,塑造出了众多孤独叛逆的坚强女性。本文将从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人手,探讨丁玲文本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由里及表 以虚化实:从女性形象设计看报纸版面创新的着力点
-
作者:
张丽颖
来源:
中国地市报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健康
新视角
着力点
新闻价值
编辑工作
虚化
报纸版面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形象设计
-
描述:
立下这个题目,是想用这种嫁接和融会的思维,来寻求编辑工作的新视角、新思路。女性形象设计是近几年导入的一种概念。以往的女性审美多倾向于外在的服饰、妆容、发型等,而时下提倡的女性形象设计概念,则更注重女性的心理健康、文化修养、气质积淀等,再辅之以举手投足、服饰搭配、妆容发型等外在设计,以期达到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整体美感。现代女性形象设计对美的定义是
-
女权主义的电影实践:《末路狂花》与《钢琴课》比较
-
作者:
杨潇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钢琴课
女主角
现实主义
电影工业
七十年
影片
后现代主义
女性形象
女权主义运动
斯图尔特
-
描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在后现代主义的宏大背景中展开,至今方兴未艾。它深入到了政治、文化的各个领域,探讨着女性的本质与文化构成。女权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的一个分支,其目的在于瓦解电影工业中对于女性创造力的压制与银幕上对于女性形象的剥夺。上世纪九十年代相继出现的《末路狂花》(Thelma&Louise,1991)与《钢琴课》(The Piano,1993)便是此类影片中的翘楚。美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与新西兰女导演简·堪皮恩以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描绘了当代社会男性权力机制下女
-
亦舒小说女性形象剖析
-
作者:
胡洁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时代背景
女作家
亦舒小说
通俗小说
爱情
作品
香港社会
女性形象
女性关怀
-
描述:
亦舒作为香港最多产的女作家,笔下塑造的形象可以说是数以千计。然其成功之处,则在于她深切的女性关怀和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亦舒的小说以通俗小说的离奇、浪漫、曲折的面目出现,尽管其作品众多、面目复杂,但她始终对大都市里的普通女性充满了无限的关爱与关注。亦舒可以说是一个
-
媒体传播中女性形象的误读
-
作者:
杨秀云
来源:
新闻传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媒体传播
大众传媒业
男权话语
男性叙事
商业广告
女性形象
误读
电视媒介
审美客体
文化体系
-
描述:
大众传媒业的日益繁荣带来了信息量急速膨胀的当下,男权文化体系通过对媒体话语权的控制,完成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使得媒体传播中的女性形象成为男性按照自己的想法所设计的审美客体,并最终通过男性叙事来传达给受众。我们通过分析媒体传播中女性形象呈现的方
-
国家话语与中国女性形象变迁
-
作者:
王蕾
来源:
决策与信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生产劳动
男女平等
中国妇女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国家意识形态
女性形象
妇女解放理论
国家话语
形态控制
中国女性
-
描述:
沿着《中国妇女》等媒体60多年对女性形象的宣传报道轨迹,从定量研究和质性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主流意识形态控制下,国家话语与女性形象的变迁有着紧密的逻辑联系。 一、角色探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把经中国化改造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作为主导的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妇女解放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将女性的经济独立视为男女平等的重要内容。在意识形态层面上,中国实现妇女解放目标的主导话语就是“男女平等”。为了贯彻男女平等思想,国家制定了男女平等的政策和法律,从立法上给予女性平等地位,并利用
<
1
2
3
...
62
63
64
...
87
88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