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昙花一现的反叛”浅析网络文学中女性形象的传统回归
作者: 王晓非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子美   女性形象   安妮宝贝   男权主义   第二性  
描述: 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随一直笼罩着浓厚的男权主义阴影,古典文学中的"怨妇"、现代文学中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当代文学中的"第二性"定位,大致体现了这一情况。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网络文学发展中,以《告别薇安》《八月未央》《遗情书》等一批女性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为代表,女性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但在网络精英文化向网络大众文化转变的过程中,男性文化及价值体系再次夺回统治地位,"反叛"归于无声。独立自我,敢于张扬,甚至挑衅男权的网络文学女性形象荡然无存。对于女性形象的认知重新回归到了与古典"才子佳人"般配的"白富
由《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看蒲松龄理想中的美人形象
作者: 陈伶俐   来源: 科教导刊(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实   勇敢   蒲松龄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描述: 《聊斋志异》中体现的蒲松龄的女性审美观并不像通常人们所认定的那样都是积极和进步的,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形态,其中有相对于那个时代进步的一面,也有属于那个时代主流的一面。从蒲松龄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管窥他心中对于美人形象的评价标准。正是由于蒲松龄女性审美观的这种混杂、错综性,才让后世的读者看到了一个无比真实、敢爱敢恨、现实的、勇于大胆表达内心的男性作家。
论中外同名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胡学杏   来源: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被动性   独立性   主动性   女性形象   依附性  
描述: 一部文学经典不仅蕴含着作家深刻的情感体验,也浸润着其浓厚的文学修养,在时间的长河里经受着各种洗涤从而得到了沉淀的光辉.在不同的读者的理解里、不同地域的解读中、不同文化的领悟上,我们感受到了经典文学的魅力与力量.一个是原汁原味的欧式风情叙述,一个便是古色古香的民国韵味.本文试图从陈述比较的视角来分析中外同名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性形象.
印度两大史诗与《诗经》中的经典女性形象类比分析(英文)
作者: 张蓉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摩衍那   类比分析   《诗经》   女性形象   摩诃婆罗多  
描述: 该篇论文主要围绕印度两大史诗与中国的《诗经》当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展开类比分析。首先,开篇简要介绍了两大史诗和诗经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地位,列举了诗篇当中举足轻重的几位女性。随后,正文部分是对中印两大著作中女性艺术形象的详细类比:列举了古代中国和印度社会对女性之美的评价标准;分析了两大著作中女性在政治,婚姻和恋爱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剖析了女性人物性格的二元特征,以及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最后,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做出总结并引出本篇论文的主旨:充分肯定两大史诗和《诗经》当中的妇女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中的
在与不在:网络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和主体意识分析
作者: 邓亚男   来源: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文化   消费文化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网络新闻  
描述: 随着网络的普及,女性在网络新闻中的身影日益忙碌,她们于其中处于何种地位,扮演怎样的角色?选择搜狐、新浪、网易、凤凰、人民网等五大网站在2013年12月4日这一天的日点击排行前10的新闻为研究样本,分别从报道栏目、报道议题、报道倾向三个角度试以分析,管中窥豹:在消费文化和视觉文化的合谋中,女性俨然已变成了一个心灵与身体分离的物化物,身体日益泛滥,主体意识淡薄,逐步沦为欲望的客体。
生命的圆圈:论电影《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中伊朗新知识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袁欣宁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   两性矛盾   家庭   女性形象   现代  
描述: 《纳德与西敏:一次别离》是伊朗著名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的优秀作品,导演用他冷静、客观又充满关切的镜头风格,展现了当代伊朗人在亲情和宗教生活方面的纠结和“这就是生活”。他将目光投向处于转型期间的伊朗社会,展现女主角西敏作为一名伊朗新知识女性所面临的选择困境,和传统伊朗女性的对比,以及与西方影视作品中追求自由解放的女权主义者的差异性。
他者视角下被悬空的女性
作者: 戴甄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视角   《森林》   《脸》   门罗   女性形象  
描述: 艾丽丝·门罗是当代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大师,擅长写女性的日常生活,作品多关注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女性身份的建构。本文以《森林》和《脸》为例,对门罗操纵的叙事手段进行分析;对门罗通过他者视角完成对女性形象和身份的建构;利用他者的不可靠叙述消解已经建立起来的女性形象和身份的叙事策略,揭示出门罗对基于男性视角下建构起来的女性形象和身份的真实性的质疑。
论大众媒介对女性体育形象的失范化再现
作者: 徐叶彤   康健   来源: 兰州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育传播   大众媒介   再现   失范   女性形象  
描述: 现代社会女性参与体育的数量和程度都较之以往有了大幅的提高,不论是在规模宏大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还是在地区性的小型运动会中,女性运动员靓丽的身影和矫健的身姿都随处可见,也正是女性对现代体育的广泛参与,才使得现代体育更具活力和生命力。但与此相悖的是,在大众媒介的体育传播中女性体育并未得到与其贡献相称的关照,甚至大众媒介体育传播中对女性形象还进行了刻板、扭曲的塑造和再现,这种失范化的再现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柳永词女性视角探微
作者: 徐定辉   王莉   来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物事   柳词   歌妓制度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宋代,柳永以男性词人的身份创作了大量包含女性形象和女性物事的词作,在开拓文学创作的题材范围、丰富词的艺术形式之余,又作为文学—文化形象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文化语境。基于柳词女性视角的艺术表现和宋代社会文化心理的互济,对柳词中的女性物事、女性形象进行探析,从而展现宋代社会的时代风貌、考察其文人的审美旨趣、访寻其日见浓厚的市民意识。但柳词的性别文化意义,不在止于为我们提供了批判男权文化的素材,而在于它在文学领域中展示了性别融合的理想模式,并造就了词的"婉约"正统风格及其要眇宜修的主要审美特质。
玛嘉·莎塔琵:在东西方之间游走
作者: 胡郁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元   玛嘉·莎塔琵   表现主义   女性形象   身份认同  
描述: 玛嘉·莎塔琵是一个伊朗裔的法国导演,她在文化背景、职业选择和种族身份等方面显现出一种"跨界"的特色,这使得她的影片序列也呈现出丰富变化的多元化色彩。本文分析了随着莎塔琵对身份认同的逐渐深化,她的影片主题及性别意识所体现出来的某种变化,以及为了降低严肃主题所带来的压抑感和沉重感,莎塔琵是如何自由地运用线条、色彩,以表现主义的电影语言来为其电影叙事与主题服务。
< 1 2 3 ... 61 62 63 ... 81 82 8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