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24 条
-
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对比分析
-
作者:
张翔云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聊斋志异》
爱情
女性形象
唐传奇
-
描述:
唐传奇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对其后以及现当代的小说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让“花媚狐妖”这一群体形象真正被人们所认可,将中国文言小说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在封建社会,男性在各个方面都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在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她们的自我独立意识逐步增强。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者创作理想的不同,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外貌,地位,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追求自由爱情的方式等方面仍有着显
-
印度两大史诗与《诗经》中的经典女性形象类比分析
-
作者:
张蓉
来源:
海外英语(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摩衍那
类比分析
《诗经》
女性形象
摩诃婆罗多
-
描述:
该篇论文主要围绕印度两大史诗与中国的《诗经》当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展开类比分析。首先,开篇简要介绍了两大史诗和诗经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地位,列举了诗篇当中举足轻重的几位女性。随后,正文部分是对中印两大著作中女性艺术形象的详细类比:列举了古代中国和印度社会对女性之美的评价标准;分析了两大著作中女性在政治,婚姻和恋爱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剖析了女性人物性格的二元特征,以及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最后,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做出总结并引出本篇论文的主旨:充分肯定两大史诗和《诗经》当中的妇女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中的
-
社会性别理论下《聊斋志异》文本统计及其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李志红
毕研花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社会性别理论
聊斋志异
统计
女性形象
-
描述:
《聊斋志异》全书,连附录计算在内,一共有496篇。这496篇故事,我们以卷为单位,以人物形象的性别为分类依据,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显示,以男性形象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篇目有284篇,占到了总数的59%;以女性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篇目则只有44篇,占总篇数的9%;男性女性同样作为主要主人公描写的篇目有155篇,占32%。基于这样的统计数据,基于社会性别理论意义上的思考,我们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篇目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使人们对生存在男权文化重压下女性的生活生存境况也有了更深一步的感受和理解。
-
自我意识的觉醒对封建思想的抗议—四大悲剧女性形象评述
-
作者:
汤诗慧
来源:
商情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
封建思想
女性形象
-
描述:
16世纪时期的英国虽然迎来了人文主义的曙光,但传统的封建思想仍是大多数人心中的道德准则。据此,本文旨在探究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女性形象,重新审视封建思想禁锢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从对旧社会教条的突破这一侧面,挖掘女性人物的深层次内涵。
-
丽人行——从原型视角析琼瑶、亦舒、张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刘平
来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型视角
琼瑶
亦舒
张欣
女性形象
-
描述:
琼瑶、亦舒、张欣是近30年来活跃于两岸三地的言情小说家,从原型视角分析这三位女作家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发现她们的小说创作与大众文化、男权主义的关系,从而探寻通俗小说的发展规律。
-
解析美国华裔女作家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特质
-
作者:
庄园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质
女作家
文学创作
美国华裔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海外有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美国华裔女性作家,这些女性作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眷恋,她们通过自己手中的笔创作出一部部作品,将我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本文将通过对美国华裔女作家在成长的过程中如何将女性形象表现的具有扭曲的特质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如何构建独特的具有自身文化身份的转变过程。
-
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无名的裘德》:重释淑·布莱德赫的传统女性形象
-
作者:
张自玲
来源: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颠覆
传统
遏制
新历史主义
女性形象
-
描述:
新历史主义围绕其核心问题"颠覆"与"遏制"这两个悖论式的概念,窥视到文学参与政治实践的复杂性。将这一理论用于解读文学作品,在丰富、深化传统文学的同时也拓宽了文学理论研究的视野。本文将在"颠覆"与"遏制"这一悖论中读出女主人公淑的颠覆意识之外与主流意识共谋的一面,揭示其在基督精神横行的社会中走不出的女性困境,重释其传统的女性形象。
-
福克纳与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以短篇小说为例
-
作者:
欧光安
来源: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福克纳
莫言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
描述:
福克纳和莫言都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该文从跨文化研究视角出发,考察福克纳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通过比较福克纳和莫言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发现莫言只是在形式上借鉴了福克纳的作法,两者在母题原型叙事、象征叙事等深层结构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呈现出各自文学形态的独特特征。在探究两者上述的区别时,宗教是解读的关键因素之一。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论《世说新语》中女性形象
-
作者:
胡静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正面
负面
中性
《世说新语》
女性形象
-
描述:
《世说新语》是六朝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价值珍贵、传诵千古。书中用生动典型的故事、简洁隽永的语言刻画了一批"更无真相有真魂"的魏晋女性形象。具体可分为突破封建礼教的正面女性形象,符合儒家纲常的中性女性形象,违背传统美德的负面女性形象三个类属。探析女性之群体,体味人性之真淳,感悟《世说》之大美。
-
试论宋词中女性形象的身份多元化现象:以周邦彦词为中心
-
作者:
林丹妮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多元化
周邦彦
宋词
女性形象
-
描述:
由于宋代歌伎业的繁荣和理学对妇女的禁锢,多数学者认为宋词中的女性多为歌伎,故而擅长写恋情词的周邦彦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多被认为是歌伎。其实不然,这些女性形象多数是身份不明的。拟以史料为基,以史证词,从宋代的经济氛围、社会习俗、教育风气及法律制度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影响,来探究以周词为中心的宋词中女性形象身份的多元化现象。
<
1
2
3
...
60
61
62
...
81
82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