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641 条
-
论《围城》中唐晓芙形象的文学意义
-
作者:
李昊
来源:
长江丛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抗战时代
唐晓芙
女性形象
-
描述: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而唐晓芙是作者唯一没有讽刺而大加赞赏的女性。上海这座特殊的大都市和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唐晓芙养成了特殊的性格;加之在抗战的艰苦时代下,唐晓芙并没有失去自我,仍然坚持自己对恋爱和婚姻的原则,这也正是唐晓芙这一女性形象与众不同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并且唐晓芙这一形象对于同时期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虽然唐晓芙在《围城》中出现的时间极短,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唐晓芙的性格养成”、“抗战时代下的唐晓芙”和“女性形象的发展”三个方面,来论述唐晓
-
被弱化的女性:中国动画对儒家女性观的表达
-
作者:
单娟
来源: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弱者形象
儒家女性观
中国动画
女性形象
-
描述:
自中国第一部正式公映的动画电影《铁扇公主》开始,女性角色几乎是我国每一部动画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亦是由彼时开始,中国动画中女性角色呈现出明显“弱势”形态。不仅在角色数量上少于男性角色,而且在叙事中的重要性也往往弱于男性的主要角色。动画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直接影响到少年儿童对于性别的认识和对女性的理解,其表达的真实性、合理性是对信息有效传播的重要保证。追根溯源,这一弱势形态源自我国传统儒家女性观主导的集体无意识现象对创作产生的影响。从中国动画中女性形象被弱化的现象入手查看其对应的儒家传统女性观,以得到中国动画中
-
论《狼厅》中女性的“他者”地位
-
作者:
张松存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理论
《狼厅》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的历史题材小说《狼厅》描绘了都铎王朝时期的红衣主教、王公贵族、黎民百姓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画面。在以男人为主体的都铎王朝历史画卷中,仍有一些鲜活的女性形象存在,然而难以掩饰她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边缘地位,以及由此导致的悲剧命运。运用女性主义的"他者"理论,聚焦于《狼厅》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命运,透视女性的"他者"地位,最终探讨性别平等以及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可能性。
-
论《狼厅》中女性的"他者"地位
-
作者:
张松存
来源:
海外英语(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理论
《狼厅》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的历史题材小说《狼厅》描绘了都铎王朝时期的红衣主教、王公贵族、黎民百姓等一系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画面.在以男人为主体的都铎王朝历史画卷中,仍有一些鲜活的女性形象存在,然而难以掩饰她们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边缘地位,以及由此导致的悲剧命运.运用女性主义的"他者"理论,聚焦于《狼厅》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命运,透视女性的"他者"地位,最终探讨性别平等以及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可能性.
-
浅议《三国演义》中的女性观
-
作者:
陈轶男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女性观
女性形象
-
描述:
《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都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男性角色数不胜数,女性角色所占比重较少,而且对女性角色有极大的物化、蔑视观念。作者生活在元末明初的社会背景下,加之古代根深蒂固的父权意识形态影响和熏陶,造成了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扭曲变形,形成了各种意义上的父权社会的女奴形象。
-
浅析作家丁玲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张婷
来源:
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丁玲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丁玲是最早具有深刻的、强烈的女性意识的作家之一。她独有的女性意识突出折射在其文学作品中,丁玲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女性形象,并且均与其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从这些女性身上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具有高层次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
简•爱与海斯特•白兰形象比较
-
作者:
袁立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精神
西方浪漫主义
女性形象
-
描述:
简·爱与海斯特·白兰,在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文章从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情感及生活经历入手,多维角度比较和分析了两个人物的各自特点及在追求真爱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剖析命运迥异的成因。
-
民国电影《春潮》海报中女性“摩登”形象的符号学解读
-
作者:
龙奕柯
朱文涛
来源:
包装世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国电影海报
女性形象
符号学
-
描述:
民国时期的电影海报作为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表征,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变迁。本文通过历史语境的还原与符号学的分析,将这一时期电影海报中极具代表性的摩登女性形象进行解读,从而还原此时的审美风尚、女性地位与社会文化观念流变。
-
试析许鞍华电影中多种女性人物的塑造
-
作者:
吴迪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许鞍华
女性形象
-
描述:
许鞍华一直是关注度和好评度极高的香港女导演,在商业利益和主流社会的制约下,依然坚持自我意识的表达,用独特的女性情怀塑造了女性眼中的多种女性人物形象,在以父权主义为主的影坛上,留下了靓丽的一笔。本文将着重分析许鞍华电影中塑造的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的类型。
-
谈《秀拉》中的“秀拉”形象刻画
-
作者:
金丹丹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秀拉
莫瑞森
女性形象
-
描述:
托尼·莫瑞森的长篇小说《秀拉》成功地塑造了秀拉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从独特的角度刻画了这个女性在"底层"的艰难生活和她在面对种族和性别压迫下的自我解放和觉醒。本文几个侧面对小说主人公秀拉的形象进行了分析。
<
1
2
3
...
5
6
7
...
63
64
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