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白鹿原》看中国男权文化的经典
作者: 徐辉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男权文化   《白鹿原》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陈忠实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也被认为是他真正成熟的作品。通过《白鹿原》,陈忠实呈现出了一个以男权文化为主导的家族与社会,并展现出了男权文化下男性的价值立场与女性的悲剧命运。本文以《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为切入点,对《白鹿原》所体现出的男权文化做出了详细探讨。
服饰配色对女性气质及形象提升的影响
作者: 卢静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服装配色   合理搭配   女性形象  
描述: 服装配色是整个服装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色彩的搭配对于服装的整体效果会起很大的作用,不仅如此,色彩的合理搭配对于提升人的气质也有很大的帮助。自从人类产生一定的意识之后,对于美的认识便在不断提升。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会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女性。女性对于服装色彩的要求往往比较高,反之,服装色彩的合理搭配又会极大地提升女性的魅力。本文从服装色彩的定义与内涵出发,通过探讨服装搭配的合理利用,来探析其对女性气质的提升所带来的影响。
浅析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及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王晗   来源: 文理导航(下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海明威   女性形象  
描述: 厄内斯特·海明威,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一代世界文学巨匠。他同时也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其作品真实而形象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从具体作品入手,分析他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对作家有更全面的理解。
《都柏林人》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夏娇   来源: 鄂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都柏林人》  
描述: 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是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早期作品,小说表达了爱尔兰人精神瘫痪的主题。在乔伊斯看来,那个时代的女性处于深重的压迫之中,那时的女性已不再是麻木的,女性意识已初步觉醒,她们已经开始与当时的男权社会相抗争,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力,开始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如《一段痛苦的往事》中的埃米莉·思丽克、《母亲》中的卡莉夫人、《伊芙琳》中的伊芙琳及小说的压轴篇《死者》中的三位女性都具有这样的觉悟和初步的抗争意识。
时光流逝的惶恐——《台北人》中美人迟暮的悲凉意蕴研究
作者: 史慧敏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北人   时光流逝   女性形象  
描述: 白先勇是当代中国文坛上引人瞩目的小说家,他擅长对女性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音容笑貌和性格特点的还原,又擅长刻画女性心理,通过对她们的举止言行的描写及内心意识深处的揭示,来展现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
论王安忆的《长恨歌》展现的女性世界
作者: 余晓雅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孤独意蕴   女性形象  
描述: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以温柔细腻的笔触工笔细描了一个旧上海的迷梦,仿佛一支暗哑的在寒冬枝头上徐徐绽放的花朵,在荡气回肠地爱恨追逐中陨落在黎明的早晨。王琦瑶的一生就像一只被钉死的蝴蝶标本,鲜艳而凄怆。作品流露出女性自身的生存困惑以及对人性中孤独主题的探索。
3B原则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运用
作者: 王卫静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婴儿   3B原则   动物   女性形象  
描述: 当人类社会出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时候,为了招徕顾客、销售商品,广告就随之产生。在19世纪末的时候,广告开始与心理行为联系起来,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得服务于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卖方市场逐步转向以消费者为主体,从心理出发进行广告创意,以心理和创意为点来吸引消费者视线。在这里,将以受众心理为点,针对3B原则在商业广告设计中的运用加以分析。
女性香水广告及其文化意蕴
作者: 彭亚辉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香水   女性形象  
描述: 近年来,年轻人对香水的追求愈演愈烈,香水广告不仅更新速度快,而且制作精良、场面宏大而唯美。据此,本文从广告策略和广告表现两个方面,分析比较迪奥、古驰两款2015年度最新推出的香水广告,广告中女性被看作消费主体,而另一方面又被视为性感尤物,这种取悦和丑化的二元对立模式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值得深思。
迟子建小说中的人性关怀
作者: 牛燕妮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关怀   人生关怀   女性形象  
描述: 迟子建是一位悲天悯人的作家,这不仅源自于自身的生活经历,同时也来源于自己对于人生,对于自然的透彻的感触。她是忧伤的,但又不失温情,用她那暖暖的笔调,给了读者向上的力量。本篇论文主要从她笔下的自然和人生两个方面来写出迟子建的人性关怀,感受她不一样的人生关怀。
《木兰辞》和《女战士谣曲》的跨文化解读
作者: 吕霄霄   来源: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兰辞》   跨文化视角   女性形象   《女战士谣曲》  
描述: 中国古代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和16世纪的西班牙文学《女战士谣曲》讲述了两个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而内容却颇为相似的故事,出现了两位替父从军的女英雄。文章借助跨文化交际理论分析了木兰和女战士在行动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异同,进而揭示民族文化、伦理规范领域的差异,剖析造成差异的深层原因,以期对中国和西班牙文化的渊源有更透彻的认识。
< 1 2 3 ... 53 54 55 ... 67 68 6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