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14 条
-
论王志信叙事歌曲中两个典型女性形象的塑造:以《昭君出塞》、《木兰从军》的演唱为例
-
作者:
罗玉立
来源:
武汉音乐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志信
叙事歌曲
二度创作
女性形象
-
描述:
由王志信作曲、刘麟作词的歌剧《木兰从军》、《昭君出塞》,以叙事性的手法塑造了两位典型的女性形象。从作品内容上来看,它们都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的歌曲,虽然不属于歌剧作品,但具有叙述性和戏剧性的因素,由此带给演唱者较大的创作和演绎的空间。因此,这两首叙事歌曲在声乐舞台上频繁上演,而逐渐成为检验民族声乐学习者演唱水平的常规曲目。本文主要以叙事歌曲《木兰从军》、《昭君出塞》为研究对象,依据戏剧表演理论,结合个人演唱经验,开展二度创作的研究。论文通过对文学底本、歌词与旋律的解析,探究两位女性性格的共
-
唐代女性形象与社会诉求:以《太平广记》中的女仙(神)、女鬼、女精怪为中心
-
作者:
熊九润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诉求
《太平广记》
女性形象
-
描述:
笔记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极具社会历史文化价值。因为内容丰富多彩的小说,除了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外,还拥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女神仙、女鬼、女精怪等民间信仰中的女性书写形象,绝大多数辑录于北宋初年李昉所编的《太平广记》,所以本论文主要采用此书之文本故事,其他有关而《太平广记》并未收录者,则参阅相关点校版本。本论文的重点是从女仙、女鬼、女精怪等非现实类的女性形象中挖掘父权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身份以及功能诉求,着重从文本角度进行剖析,努力做到既能够共时性地概括出各
-
民国时期女性形象的嬗变:以《申报》1910-1936年化妆品广告为例
-
作者:
王金阳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认同
社会地位
化妆品广告
女性形象
-
描述:
广告史的研究已经成为近代社会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广告不仅仅是一种传播艺术,通过广告,社会的许多思想会传递给民众,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观念同样开始传播开来;另外,广告也记录了当时社会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信息,广告描述的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变迁史,广告所传递的内容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深层次挖掘,广告与社会相互影响,广告不仅是对社会的反应,也是社会变化的一种载体。故广告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化妆品广告也是广告中的重要的一类,近代化妆品广告在反映女性社会地位方面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申报》是中国近现代史
-
《妇女杂志》的民国女性视觉文化研究(1915--1931)
-
作者:
汪文静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女性形象
妇女杂志
-
描述:
当“新时代最本质的特征是世界完全变成了图像”,我们开始发掘图像世界最初的形态。《妇女杂志》中的1200多则图像就是一扇探寻民国历史的窗口。它以其独特的形式记录下了当时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思想大革命演变的轨迹。本文致力于研究《妇女杂志》丰富的图像资源。和文本相比,图片以一种更直观、生动的形式反映着当时女性的生活状况。本文着重从视觉文化视域来解读《妇女杂志》中的摄影、绘画、广告图像,分析每一种图片形式因其独特的成像方法而带来或真实、或曼妙、或鲜活的个性特征,以及从社会根源中发掘《妇女杂志》民国女性形象的生成机制
-
论太宰治的女性观:以女性独白体作品为中心
-
作者:
蒋秀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女性独白体
女性形象
太宰治
-
描述:
众所周知,太宰治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创作了非常多优秀的小说。太宰治在作品中采用了“日记体”、“女性独白体”、“书信体”等文体。其中,女性独白体的文章可以说是太宰治作品的一大特色。从短篇小说《灯笼》到《招待夫人》,他一共创作了16篇女性独白体作品。东乡克美指出,这些小说“占据了太宰治作品数量的一成多。”作为男性的太宰治喜欢用女性独白体来创作小说,这一现象让笔者感到饶有兴趣。关于太宰治的女性独白体作品和女性观等的研究,前人已卓有建树,但笔者认为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具体而言,关于太宰治的女性独白体作品究竟
-
工笔人物画女性面部造型及设色技法探究
-
作者:
郭奇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面部造型
现代艺术风格
技法
女性形象
-
描述:
绘画的风格主要包括造型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都受一定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的制约。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中国绘画中历代女性形象的面部造型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风格样式。面部形象是人物绘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本文将从绘画本体出发,主要针对古今女性形象的面部造型特征及设色技法,通过对古今具体作品中女性面部形象造型特征的探析,结合社会学等多方面因素,对作品中女性面部形象的处理方式做更为深入的研究。文章通过对历代不同时期工笔画中女性形象的面部造型和表现技法的比较和研究,总结其所呈现的的独特
-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女性传媒形象的流变:《河北日报》(1978-2011)头版新闻图片神话学分析
-
作者:
张晓鹏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闻图片
“神话”符号学
女性形象
《河北日报》
-
描述:
本文基于“女性与传播”的研究背景,运用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特的“神话”学研究,从社会性别角度对改革开放至今《河北日报》头版中的女性新闻图片报道做一个梳理,分析不同时间段《河北日报》中的女性形象,从而得出新闻图片是如何通过“神话”机制来运作。本文主要采取横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历史的纵向对比和个案的横向剖析融汇在一起进行有效的分析。一方面,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河北日报》1978年至2011年以三年为一个时间间隔,抽取12个年份。再从此12个年份的每个季度中抽取10份样报。形成对这大约480份报纸进行
-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娜拉”形象
-
作者:
樊茜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娜拉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一位女作家,她的《传奇》让很多人认识并喜欢上了她。她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细腻的文笔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个都市旧家庭中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之所以“传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张爱玲对故事中女性形象的独特书写。无论是从父亲缺失的角度入手写女性,还是写旧家庭中那些具有“娜拉”型的女性形象,她都写得得心应手。本文以“五四”时期的“娜拉”型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整个女性话语的流变为展开脉络,以女性主义理论为知识背景,用历史与逻辑的基本方法,从文本细读的角度
-
新中国妇女新形象的塑造——以《人民日报》的典型形象为例(1949—1956)
-
作者:
崔菲菲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变迁
角色转换
女性形象
报纸
-
描述:
本文试图通过《人民日报》(1949——1956年)来重新探讨新中国初期“妇女新形象”具有的多层意义。女性形象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赋予了不同时期的女性新的内涵。特定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往往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通过研究新中国初期的新女性,可以窥探到新中国奠基阶段发生的重要的历史时刻,了解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谱写的时代强音。《人民日报》自从1948年诞生到新中国的成立,它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在妇女解放的过程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新女性提供了详
-
论张洁小说女性意识发展演变
-
作者:
陈有芳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洁小说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张洁是我国当代文学中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是80年代以来,最具有女性意识、最富才情的女作家。她以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以女性的直觉表达对爱的理解和感受。她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卓越代表,她书写了女性在不同时期,对爱情、家庭、婚姻的现实性要求,展示了女性解放的艰难历程,表达了明丽的审美理想与压抑的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张洁一直深刻关注着女性的命运和心理。从突破传统道德藩篱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到女性知识分子的艰难跋涉的《方舟》,从爱的无私奉献的《祖母绿》到《只有一个太阳》、《红蘑菇》的冷峻犀利,再到《无
<
1
2
3
...
50
51
52
...
80
81
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