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36 条
-
宋人传世画所见宋代女性形象探研
-
作者:
胡志远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代
传世画
男性目光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主要采用宋人传世画这一图像资料来研究宋代女性形象。通过分析这些传世画,结合画论画评、笔记小说等史料,首先探讨了画作中宋代女性的衣饰特征。其中不难发现:背子、冠饰及缠足最具标志性。这些不仅代表了宋代女性美的特色,也成为绘画中不同阶层的女性身份的标签。对比发现:在这些画作中宋代女性的衣饰与其身份具有统一性,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的衣饰具有不同的礼仪性、实用性和审美性。这也形成了宋代画家在创作上对不同身份的宋代女性的程式化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绘画中宋代女性所处的空间场景以及活动。在宋人传世画中,宋代女
-
论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中的不同女性形象
-
作者:
杨佩侠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底蕴
王志信
民族声乐作品
女性形象
-
描述:
王志信先生是我国当代的一位杰出的民族声乐作曲家。他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题材广泛,作品格调鲜明,音乐语言生动,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还富于强烈的时代气息。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不仅深受广大演唱者与人民群众的喜爱,并被高等艺术院校选编入教材,多年来更是专业歌手们在音乐会与电视大奖赛上必唱的曲目。 王志信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善于把作品的主题思想融入到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真实感人的场景里,化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真正起到了用音乐征服,教化,启示,感动观众的功能。《兰花花》《木
-
论方方小说女性形象
-
作者:
秦国慧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悲剧成因
悲剧美学
方方
女性形象
-
描述:
论方方小说女性形象
-
关于太宰治精神上的栖息处的考察:从《斜阳》中的女性形象出发
-
作者:
杨蕾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斜阳
精神上的栖息地
女性形象
太宰治
-
描述:
无赖派代表作家太宰治的代表小说《斜阳》发表于1947年3月,可以说《斜阳》是太宰治在战后的集大成之作。这部作品在文坛获得好评,成为最畅销的书籍,也由此产生了“斜阳族”的流行语。关于太宰治文学中母亲形象的研究对于把握太宰文学的脉络有重要的意义。母亲,婶婶身上所体现的母性的问题与奶妈之间的关联,及出身于地主之家身处诸多女性之下长大成人的诸多问题。最初的妻子小山初代,第二任妻子美智子,及昭和五年十一月溺水而亡的田边,《斜阳》中的原型太田静子,和一起殉情的山崎富荣等,虽说都是太宰和诸多女性的关系,但是关系却是迥异
-
民族文化交融的奇葩:论元杂剧中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赛安娜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特质
元杂剧
女性形象
民族文化交融
-
描述:
元杂剧中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一直吸引着学术界的研究目光,大家都注意到元杂剧女性形象出现了许多新特质,并且多方探讨了出现这些新特质的原因。本文着重从民族文化交融的角度分析元杂剧女性形象出现新特质的原因及影响。笔者认为空前的多民族人口大迁徙造成了蒙元时期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有利条件;元杂剧女性形象新特质与民族融合具有密切关系;元杂剧女性形象丰富了中国文学人物形象宝库并深刻地影响了后代文学的女性形象塑造。由此可见,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
-
冈本加乃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花之劲》和《老妓抄》为中心
-
作者:
徐蕾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桂子
冈本加乃子
老妓
女性形象
-
描述:
冈本加乃子是近代日本文坛的女性作家。在成为小说家之前,加乃子已经在短歌和佛教研究方面自成一家,并被赞赏为是和宫本百合子、林芙美子一样的“同时代的三位杰出女作家”。但在日本文坛上,冈本加乃子仿佛像圈外人一样,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女性,冈本加乃子和丈夫一平过着奇妙的夫妻生活,并交往了各种各样的情人,度过了令世人无法理解的复杂的一生。因此,对于加乃子的研究多数都是以作家本人的形象为依据,人们往往更关注其多彩复杂的传奇生活。但是,在大乘佛教的东方文化和追求男女平权的西方文明的影响下,加乃子对人生形成了自己独
-
性别注视: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何思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电影
20世纪90年代
女性形象
性别
-
描述:
作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根基,性别塑造着人们的阅读、思维、语言和生活。它将人们划分为不同阶层,决定着权力的归属,作为文化的载体并不断加以巩固。本文将性别与电影结合,旨在通过挖掘女性与男性以及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来研究20世纪90年代美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方法主要建筑在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始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由劳拉·莫尔薇开创的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之上本文研究了近50部20世纪90年代广受欢迎且颇具影响的美国电影,其中多数为好莱坞主流获奖影片,也有几部独立制作。无论是在女性电影还是在
-
审美视野中的女性之“野”:当代湘西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罗春琼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野”
湘西小说
当代
女性形象
-
描述:
湘西文学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继沈从文之后的一大批湘西作家向读者展现了一种别样的湘西,其中女性形象在当代湘西小说中依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文章首先对当代湘西小说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做了综合的概述,从整体上对各种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并重点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湘西小说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着重分析和探讨了女性人物性格中的一个共同特征——“野”,并以有关“野”的界定、成因为线索来分析这种独特性格在湘西女性形象中的具体体现,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小说中的湘西女性在新时代的环境中
-
香港报纸港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以《东方日报》为例
-
作者:
梁秋实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刻板印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新闻传播学领域,“性别与媒介”研究在逐渐发展壮大。作为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介,报纸在这个“电子传播时代”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并且在新闻中出现的女性能较好地反映社会、媒介存在的问题。 香港女性在工作上,学业上很优秀,并且近些年来社会地位逐渐上升。本文选取香港畅销报纸《东方日报》作为研究对象,看香港媒体是怎样建构女性形象的,是否存在刻板印象。 第一章主要介绍女性主义的兴起和研究的领域;第二章是对《东方日报》进行内容分析,解析香港女性在港闻中的女性形象;第三章是通过对《东方日报》港闻的文本分析看
-
法斯宾德电影中二战后的女性形象:以电影《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为例
-
作者:
林方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对社会的反思及对战后德国社会的研究
电影风格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通过对法斯宾德叙事电影代表作《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对其电影中复杂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分析,并且对法斯宾德女性电影中的风格特点进行尝试性研究。法斯宾德善于以其独特的个人视角将个人和政治在电影中结合,通过对小人物命运的叙述折射出整个历史和社会。对战后德国社会的理性反思是他的女性电影中关注的焦点,因为他将那个特殊的时期看做是希望和乌托邦的交错,通过电影他发出对战争、罪恶及战后混乱现实的控诉。 本文将首先通过对法斯宾德和他对电影《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的态度的研究引入
<
1
2
3
...
44
45
46
...
82
83
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