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叙述中的偏执想象:新时期女性形象的男性书写
作者: 王菲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话语   想象   新时期   女性形象  
描述: 新时期以来,男性作家立足于自己的写作,从主体体验者和叙述者的角度出发,完成了对女性形象的臆想,他们可以凭借个人好恶定义女性的贤淑温婉或红颜祸水,也可以凭借女性对自己的崇拜来完成自我崇拜。同时,他们在主体地位上用一种俯视的角度观察和书写女性,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对女性形象的臆想和理解,虽然打出了他们大多是“热爱女性”的口号,但是在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只是他们叙述中的偏执认为和想象而已。针对这一文学现象,本文主要分为三章九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试图在一定形式上找到男性作家进行此种创作的原因。第一章:男性视野中的女性
韩国战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意识
作者: 朱菁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韩国战后小说  
描述: 1950年爆发的韩国战争(中国称之为朝鲜战争或抗美援朝战争)给整个朝鲜民族带来了沉痛的打击。战争结束后,韩国社会开始慢慢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战时沉寂的韩国文坛也逐渐复苏。韩国现代文学史上将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以战争或战后社会为题材发表的作品称为战后小说,其在韩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战争给男性带来的一般都是身体的残疾或参战后留下的心理后遗症,而女性却在战时与战后都饱受了身心双重的摧残。因此,本文将以韩国战后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形象与意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明确本
韩中谚语中出现的女性形象的对比研究
作者: 郭鹤鸣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谚语   比较研究   女性形象  
描述: 谚语作为一种在人们群众中广为流传且具有相对固定性的简洁语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特定国家的社会意识结构及民族心理。韩中两国由于受到历史悠久的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在谚语方面表现出很多共同之处。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两国的谚语对特定文化符号的诠释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对于理解两国间的文化差异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先将韩中两国谚语中反映女性形象的部分筛选出来,从“女性的外貌”,“女性的性情及特点”,“女性的言行”,“女性的社会活动及经济能力”,“女性的命运”等5个方面,对两国的谚语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考察在韩国及中
试论巴尔扎克笔下不幸婚姻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 邓洁嫔   来源: 湘潭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不幸婚姻   巴尔扎克   文化内涵   女性形象  
描述: 巴尔扎克在他的小说中讲述了很多不幸婚姻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塑造了大量带有特定历史时代烙印而又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女性形象,归纳起来,至少有三类:一是贤良型,以于洛夫人、莫尔索夫人、朱丽,以及欧也妮为代表;二是被遗弃型,以鲍赛昂夫人、奥诺丽纳和奥古斯婷为代表;三是疯狂型,以爱米莉、格朗维尔夫人、罗萨莉小姐、夏倍太太和玛奈弗太太为代表。这三类女性形象各自蕴含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贤惠型”女性形象传达了“善”的文化内涵,包括:巴尔扎克对女性的“善”:对女性肯定、赞美但又反对她们彻底地解放;巴尔扎克不仅善于刻画“
张洁和朴婉绪20世纪80年代女性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作者: 李洁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80年代是中韩两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口益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世界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中韩两国的女性主义文学也逐渐繁荣发展起来。中韩两国女性作家也以一种难以置信的快节奏迅速地从边缘走向文坛的中心。张洁和朴婉绪是20世纪80年代两国文坛上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两位作家都在各国的文坛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两位作家具有很多的类似点,都从中年开始写作,共同表现出了东方女性意识的成长过程,极具可比性。目前中韩两国对女性主义文学的研究都已经广为展开,但是对两国女性主义文学特别是对八十年代张洁和朴婉绪
1920年代郁达夫和玄镇健作品中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作者: 唐业亮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重压迫   现实主义   比较研究   女性形象  
描述: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文化等方面有很多的类似性,在近现代时期,两国都遭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都遭受过民族危难的时刻。正因为如此,作为冲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先驱的热血文人利用手中的笔,展开了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运动。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女性阶层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开始关注自己的社会地位以及政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的权利。1920年代是中韩近代小说的确立时期。现实主义小说作家郁达夫和玄振健在他们作品中开始塑造反映社会现实的女性形象。郁达夫和玄振健都是殖民地统治时期的文学家。除此之外,
丁玲与朴花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以1930年代的作品为中心
作者: 关鹏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930年代   朴花城   丁玲   女性形象  
描述: 丁玲(1904-1986)和朴花城(1904-1988)分别是中国和韩国现代文坛上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女性作家。她们以其独特敏锐的女性视角观察社会,发表的作品内容大多数涉及到女性的地位和命运。她们都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反映了自己的意愿和历史要求,成为中韩现代文坛的两座高峰。两位作家虽然没有直接地相互影响,但是她们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关心女性问题,进行文学创作,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了较为相似的意识倾向和创作倾向。本文主要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平行研究,对丁玲和朴花城的代表性作品进行分析,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
八十年代蒙古族题材绘画中女性形象的意义研究
作者: 王海平   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蒙古族题材   意义   女性形象  
描述: 上世纪八十年代,蒙古族题材绘画作品中长期占主体地位的男性形象被女性形象所替代,而这些女性形象又呈现出了男性化的特征。在这样的变化下产生了一系列负有独创性、时代感和震撼心灵的力作,引起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重大影响,创造了蒙古族题材绘画史上的一段辉煌。但这种辉煌较为短暂,进入九十年代后便逐渐沉寂下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它的深层原因是什么?这些女性形象包含着怎样的文化含义?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解析。
从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他矛盾的女性观
作者: 闫美合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矛盾女性观   威廉·福克纳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形象在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他的小说中,福克纳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明、性格迥异的南方女性形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福克纳的女性形象以及他对女性的态度成为批评界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一些批评家认为福克纳的女性形象趋于模式化,他们更多强调女性人物邪恶的一面及其破坏性的影响,指责福克纳对女性怀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厌恶。而另一些批评家则指出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复杂生动,认为作者表现出了对女性的同情和尊重。本文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和心理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重点
一个女孩的成长故事:安妮宝贝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沈静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成长   安妮宝贝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通过对安妮宝贝作品的归纳分析,探讨了安妮宝贝作品中女性形象身上所具有的性格气质及行为方式,并以此来提炼作者借助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对世界的直观体验,探寻她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探讨她寄寓于作品中的深刻自省,通过这种向内的挖掘来探讨安妮宝贝作品追求的精神内涵,使阅读更贴近作者的内心世界。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爱的缺失与找寻”,主要归纳了安妮宝贝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共性特征,分析了导致这种共性特征产生的深层原因;第二部分“抑郁者的生存心态”,主要指出了安妮宝贝作品中女性形象身上体现出来的抑郁征状,
< 1 2 3 ... 39 40 41 ... 85 86 8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