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592 条
-
艺术·人性·唯美——论《世说新语》中的女性
-
作者:
张德瑞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说新语
人性
唯美
艺术
女性形象
-
描述:
唯美的女性形象在《世说新语》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极大的彰显,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为后人研究魏晋女性的独特地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本文探讨了魏晋时期产生唯美女性的原因,并结合《世说新语》中的实例,重点论述了唯美女性对"唯美的艺术"和"唯美的人性"的追求。
-
浅析电视访谈节目“女性化”的局限:以《鲁豫有约》为例
-
作者:
李璐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访谈节目
鲁豫有约
媒介边缘化
女性化
女性形象
-
描述:
电视节目女性化是引人注目的后现代现象。凤凰卫视的电视访谈栏目《鲁豫有约》为扩大媒介市场,逐渐增加与女性相关的报道,推出了众多新的女性形象。她们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女性,但是却引发了更多人的追捧,使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到女性这个群体。表面看这似乎代表着由男性主导的传媒空间开始朝着所谓女性化的方向发展,其实商业逻辑占了主导地位。其表现为,受众关注大都集中于女性群体中的个例,从社会文化层面看,这些女性形象大多呈现边缘化和私人化,并在男性视域里遭受到更大的文本抑制。
-
女性主义思潮中的伍尔芙
-
作者:
胡严艳
来源:
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芙
女性话语
女性文学传统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权主义思潮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虽有继承性,但更重要的是她的开拓性。她敏锐地意识到男性作家存在歪曲女性形象的现象,并提倡女性应该寻找自己的文学传统,建构女性自己的话语,而这三点仍是当代女性主义者争论的焦点。可以说,伍尔芙是女性主义的先驱者,其思想和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几乎是一脉相承。
-
略论祥林嫂悲剧的二重性
-
作者:
李海清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悲剧
祥林嫂
悲剧人物
女性形象
个人悲剧
-
描述:
在鲁迅塑造的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中.祥林嫂是其中之一,祥林嫂是个悲剧人物,她的悲剧,既是个人悲剧又是社会悲剧。
-
陈灵梅:盛年女性 如花绽放
-
作者:
刘伊玲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理念
重新认识
生活方式
中国
女性形象
-
描述:
陈灵梅率先在国内提出了“花样盛年”的文化理念,她从文化的角度倡导一种更适合中国盛年女性的生活方式,最终使中国的盛年女性心态更年轻,体貌更美丽,展现出她们应有的气质与魅力,使世界重新认识一个自信、美丽、优雅、从容的东方盛年女性形象。[编者按]
-
简·奥斯丁笔下的女主人公
-
作者:
宋小艳
来源: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丽莎白
爱玛
简·奥斯丁
埃莉诺
女性形象
-
描述: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女作家,她塑造了许多可爱而真实的女性角色:埃莉诺、伊丽莎白等女性形象将向奥斯丁一样永远被人们所称道.
-
论施蛰存小说女性意识的阶段性特征
-
作者:
翁菊芳
来源:
社会科学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
人性
女性意识
阶段性特征
女性形象
-
描述:
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性别意识从其女性形象塑造的轨迹的变迁.对施蛰存小说女性意识的阶段性特征做一番探析.可以看到施蛰存小说的女性意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特征变化:对初恋情人梦幻式依念,对妖妇、魔女的漠视,对受压抑苦闷的女性寄予同情,显现了作家随着文明思想的深入由维护男权到倡导人性,由传统到现代的进步.
-
《跳蚤》背后的故事
-
作者:
王含
来源: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话语
他者
约翰·多恩
《跳蚤》
女性形象
-
描述:
《跳蚤》通篇单一的男性声音的表征触动我们对其话语对象进行思考。约翰.多恩蓄意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声音和视角,入木三分地传递出以男性为中心的爱情观,隐藏的是妇女失去话语权的事实。立足于《跳蚤》的语言学研究,联系当时英国社会文化状况,借用叙事学、女权主义文论及福柯思想的相关理论,论证该诗在批判西方理性至上,颠覆他者边缘地位主题上的积极价值。
-
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女性观
-
作者:
邱熠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叛逆性格
女性形象
人生理想
历史剧
-
描述:
郭沫若写作历史剧前后整整40年,其创作成就是相当高的.郭沫若通过对在封建专制下受压迫最深的历代女性叛逆性格的塑造与表现,寄寓了他作为史学家和史剧家独具慧眼的女性观.他的女性观是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历程以及时代对女性命运所进行的道德思考等几方面的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作品中体现的女性观同时也表现了个人的人生理想、审美理想.
-
父权语境下的女性影片特点分析
-
作者:
毕鹤丹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模糊认同
主动权
父权语境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在长久以来的父权文化体制之下,以一批女性导演和女性编剧所编导的影片为例,简述女性影片的特点所在,从女性作为被凝视的对象,到女性的主动权,再到最后的影像中的女性地位想要达到的目标逐渐展开论述,探索在无法脱离的父权语境下,影像中的女性如何达到平衡成为真正的女性。
<
1
2
3
...
39
40
41
...
58
59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