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最是那一抹“姹紫嫣红”
作者: 王媛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电视剧   海岩  
描述: 海岩电视剧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而最令人推崇的则是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一是,形成了仪态万千的“岩女郎”。首先,塑造的青年女性形象性格迥异,众多精彩纷呈的经典女性个性鲜明,性格独特。只要有一份独特个性,就有有一种独有姿态。女主角始终给人以淡雅的享受,让岩剧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存在,让我们的视听世界因她们而精彩。第二,对女性心路历程的挖掘深刻而独到。以新颖的女性叙事视角使女性的心路历程得到了更深层次的透视,女性意识的悲剧性也得到了强调和深化。第三,后现代女性主义对海岩塑造不同女性形象影响颇深。在
唐代闺怨诗研究
作者: 刘红旗   来源: 漳州师范学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审美取向   艺术成就   唐代闺怨诗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共四章。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唐代闺怨诗的内涵做了界定。第一章主要分析了唐代闺怨诗的流变过程,即唐前闺怨诗的发展概况及唐代闺怨诗的发展脉络。第二章对唐代闺怨诗中的女性形象展开讨论,详细观照唐代诗人笔下的闺妇形象特征。结合社会背景,在具体细致的剖析中,挖掘闺怨诗背后的社会文化意义。第三章主要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探讨闺怨诗的审美取向,并通过对男女诗人作品的比较发现其不同之处。第四章主要从抒情特征、组合方式、语言风格、意象四个方面并结合具体作品对唐代闺怨诗的艺术成就进行简要分析。
论曼斯菲尔德小说女性人物形象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李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作为短篇小说家,她细腻的情感表达,对女性心理敏锐的洞察力更是引人关注。在她去世后,先后出版了一些关于她的传记和评论,大多以她的文学艺术发展为线索来考察她的生平和创作。国内外研究者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研究一度集中在她的文学成就上,主要把她当作一位风格独特的文学家来看。随着西方新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陆续有评论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曼斯菲尔德的作品。 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概述了国内外评论界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及其作品
在现代与传统之间:凌叔华小说创作论
作者: 董姝雯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艺术浸润   凌叔华   女性形象   儿童形象  
描述: 凌叔华是“五四”时期女性作家的代表之一,也是兼跨“现代评论派”、“新月派”和“京派”的重要作家。她为读者留下了包括小说、散文、剧本、翻译等多种文体的作品,其中以短篇小说成就最大。《花之寺》、《女人》、《小哥儿俩》和《古韵》四部小说集是凌叔华的代表作。本文从文本精读入手,分析在那个特定时代下处于传统与现代交织中的贵族女作家在文学、人生与情感等方面是如何抉择的及其原因。探讨其小说创作的内在特质和精神渊源,这是本文的主要着眼点。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五四”女作家的生存语境与自由抉择,从现代女性作家的出场
传播学视野下,美国家庭伦理剧中的女性主义——以电视剧《绝望的主妇》为例
作者: 徐黎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伦理剧   传播特性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可是女性 的权力仍然是得不到真正的保证,女权主义的任务和目标仍然是艰巨和持久的。1 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美国
《中国妇女》杂志封面图像研究
作者: 苗宇芳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妇女》   封面图像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妇女》杂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本全国性的女性刊物。从1939年创刊至今的七十年间,《中国妇女》杂志记录了中国女性的发展历程和构建图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地位。将杂志近七十年的封面图像排列起来,可以说是一副生动展现中国妇女历史变化和社会变迁的画卷。为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主流媒体中所反映的理想女性角色类型;这些理想的女性角色在形象、职业、品质、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变化趋势;以及这一变迁过程背后的动力和因素,笔者翻阅了1949年—2008年间上百期的《中国妇女》杂志,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对杂志封面图
犹太女性的情感反叛与现代超越:茨鲁娅·沙莱夫小说《爱情生活》之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爱红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沙莱夫小说   以色列文学   《爱情生活》   女性形象  
描述: 《爱情生活》是以色列当代女作家茨鲁娅-沙莱夫的作品,她凭借这一小说赢得了“九十年代新女性文学浪潮中最富有天才的小说女作家之一”的声誉。茨鲁娅-沙莱夫的作品几乎都以女性为主题,她一直关注着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其作品表现出丰富的女性意识。本文主要以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和解读了茨鲁娅-沙莱夫的长篇小说《爱情生活》。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茨鲁娅?沙莱夫的创作及她本人的女性思想,并就《爱情生活》作了故事分析。 第二部分运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评析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爱情生活》以女性的视角展现了不同个性的
从《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看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女性追求
作者: 朱姝颖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追求  
描述: 玛格丽特·杜拉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法国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因其神秘的文化身份,多舛诡谲的命运和形式多样的文学创作被视为走在文化潮流尖端的见证者,而她难以揣摩和释读的风格更引来无数异议,被定义为游离于新小说风格间的异类。终其一生,杜拉斯的创作中心都围绕着永恒的爱情主题,她不断地将其历练延展为至死不渝的理想追求,把自己一生众多坎坷却又激烈的感情生活经历注入其文学创作中。历年来众说纷纭的杜式研究也为解读杜拉斯难以淬读的作品提供较多的研究角度。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杜拉斯生平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研究者们通过对其双重文化背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女性观
作者: 李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厌女症   女性观   斯特林堡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一名杰出的剧作家、小说家和自传作者,斯特林堡的创作灵活多变,其创作艺术技巧上的先锋性与现代性,使其在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堪称瑞典现代文学之父。引起注目和争论的是斯特林堡对女性的态度。其不断变化的女性观和其创作思想发展同步。透过其不断发展的女性观,可以看出斯特林堡的创作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在同时代的作家中都处于领先地位。斯特林堡女性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童年的经历、家庭环境的压抑及对母爱的渴望造成了幼年斯特林堡的双重人格,自负与自卑,谦虚与虚荣。这种双重人格决定了他对女人的矛盾心态和生
康拉德女性观的转变
作者: 陶丽君   来源: 南京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女权运动   康拉德   女性形象  
描述: 康拉德女性观的转变
< 1 2 3 ... 38 39 40 ... 67 68 6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