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一个烂漫的丰收季节:谈茅盾旅日期间创作的短篇小说
作者: 蒋晓光   来源: 致富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茅盾   流亡   女性形象   短篇小说  
描述: 对于茅盾流亡日本时期创作的短篇小说,以往的阐释往往强调其阶级意识而遮蔽了其主题的多重性。事实上,这些作品内涵深邃:一方面,延续了五四启蒙传统,对封建文化、国民性、个性解放等命题做出了具有时代色彩的反思;一方面,以形而上的思索超越现实羁绊,对虚无主义的哲学问题予以探索。正确地评价这些作品,将有助于我们重新估定茅盾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樵史通俗演义》女性观刍议
作者: 冯春妮   来源: 阴山学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樵史通俗演义》   政治倾向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樵史通俗演义》中出现的女性不多,且都不是重要人物。这些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末世政治有直接关系的女性;第二类是与政治有间接关系的女性;第三类是无关政治却最终沦为政治陪葬品及作为男子附属品、被男子或杀或弃的女性。作者对与政治有关的女性有意进行了丑化,主要表现为突出了她们的淫荡不贞。作者在女性观方面主要延续了传统的观念,这与他的政治倾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舒玉:新世界里的旧式女人
作者: 沈萌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哈金   三从四德   女性形象  
描述: 哈金为美国当代华裔作家,在美国国内多次荣获作家奖项。《等待》是哈金的第二篇长篇小说。小说主要描述了三个主人公的命运,军医孔林,其妻子舒玉以及和孔林在同一所医院工作的护士长吴曼娜。本文主要从旧时女子三从四德的这点来分析舒玉这个人物性格。再次,论文通过分析舒玉与她丈夫孔林以及与她情敌吴曼娜之间的关系解释舒玉所在新世界。最后得出了本文的结论,既女性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对自身做出相应的变化,须跟上时代的节奏。
解读麦吉内心两种力量的对立
作者: 曾秀烨   来源: 北方文学(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悲剧   女性形象   屈服  
描述: 《弗洛斯河上的磨房》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长篇小说,作者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进行了反思。本文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反抗和屈服男权社会现实的内心挣扎进行了解读,指出主人公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多重视角下的安娜形象
作者: 钟春燕   来源: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多重视角   女性形象   心灵历程  
描述: 安娜的女性魅力在多重视角下展示到极致,其心灵历程则借助于自我意识得到揭示,二者聚合成为安娜风姿卓越,为爱痴狂的悲剧形象。
唯美静谧:浅谈布格罗作品中的忧郁感伤情调
作者: 王晓青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格罗   唯美   忧郁   女性形象  
描述: 阿道夫·威廉·布格罗是法国19世纪上半叶法国学院派绘画的最重要人物之一。其作品情绪基调偏低,追求唯美主义,擅长创造美好、理想化的境界,始终贯穿着唯美主义特有的淡淡的哀愁和浅浅的感伤。以高度完整、技法全面和擅长表现多愁善感的题材为特征。这些完美的风格吸引了大批艺术追随者和赞助人,布格罗一生获得多种殊荣,成为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
浅析张爱玲笔下的几个女人
作者: 吴太琴   来源: 新一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动荡   塑造   女性形象  
描述: 张爱玲,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用刀刻过般的名字,任凭岁月流逝,时代变迁,这一普通的中国女人的名字,伴随着她奇丽而精美的佳作,流传到今日。张爱玲,中国上海大都市的女人,她犹如一缕轻烟般飘渺,又如一袭旗袍般华丽,在这位梦一般的女人笔下,诞生了许许多多也堪称传奇的女性,不同于沈从文的大媳妇“萧萧”,更不同于金庸的神秘女郎“小龙女”,她们有自己独特的人生,即使称不上完美,甚是丑陋,但她却让你看了就不会忘记。
浅析《小姨多鹤》中的朱小环形象
作者: 刘丽   来源: 时代报告(学术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姨多鹤   女性形象   朱小环  
描述: 《小姨多鹤》是严歌苓文学作品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着重塑造了女主人公多鹤温柔、善良、勤劳、坚韧的美好品德。但人们在赞美多鹤之美好和唏嘘多鹤之不幸时,往往会忽略里面的另外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朱小环。本为就从几个方面着重分析朱小环的人物形象。
跨越生死的一曲恋歌—电影《西藏往事》女性主义形象分析
作者: 成林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社会   西藏往事   爱情   女性形象  
描述: 电影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神奇的雪域圣地,讲述了美丽的藏族姑娘雍措和美国飞行员罗伯特以及农奴江措和牧民姑娘央金的两段生死恋情.影片呈现出藏民原始的爱情和生命,将虚幻与现实、民间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融合.在这片神奇而封闭的环境中,女性特有的刚毅与坚强,为爱执着.
福斯特笔下的女性群体形象解读
作者: 王佩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冲突   福斯特   女性形象  
描述: 福斯特作品中的女性在文化冲突中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傲慢偏狭的老一辈女性群体代表的是传统的中产阶级道德势力,经过心灵的转变而成长的女性代表新旧力量的冲突以及女性的最终觉醒,而年轻富有朝气的女性群体象征着知识分子新女性对自我价值的不懈追求。
< 1 2 3 ... 36 37 38 ... 87 88 8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