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经典童话中女性典型形象分析——恶魔形象
作者: 曹静怡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典童话   女权主义   西蒙娜·德·波伏娃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民间传说的一种,经典童话承载着男权社会的道德标准和社会习惯。根据女权主义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理论,经典童话中的女性形象被分成两种典型:天使形象和恶魔形象。该文着重描述了恶魔形象的特点,以及男性对这种形象的排斥和诋毁。经典童话中恶魔形象的代表往往最终被击败,使得男性获得安全感进而达到维护稳固男权社会的目的。
浅析近几年文学中“严歌苓热”现象的原因
作者: 张娜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   女性形象   严歌苓  
描述: "近几年来的文学中出现了一种严歌苓热的现象,从普通民众到专家学者,严歌苓的小说都在被关注。一年一本新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还有很多作品被拍成影视剧,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将从她的小说的叙事技巧和女性人物形象塑造这两方面对严歌苓热因进行分析。
从人道主义看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
作者: 赵麦玲   来源: 新西部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人道主义   俄罗斯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从人道主义入手分析了俄罗斯文学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的妇女形象:丽莎,卡捷琳娜,安娜.卡列尼娜,查密莉雅。她们都有非常相似的特点,纯洁,美好,有丰富的强烈的人生感情和愿望。每个女主人公还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纯真而又孤寂的丽莎;聪慧勇敢的卡捷琳娜;诚实、坦白、勇于斗争的安娜;热爱自由,个性开朗的查密莉雅。由于时代原因每个女主人公的结局都不尽相同,但都以死亡告终,而查密莉雅的命运则充满了未知,她所面对的是艰辛但又充满希望的新生。可以说人性的解放是永恒的主题,也正是最本真的人道主义关怀才使这些作品成为经典。
放逐“女性”的女性电影: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电影解读
作者: 葛延峰   来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叙事视角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女导演的出现使中国的银幕上出现了女性微弱的声音。但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男权文化的过于凝滞,后现代对主体性的消解和愈演愈烈的消费文化更使女性电影的发展遭遇一系列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逻辑混乱的情节设置;回归传统的人物塑造;模糊不清的叙事视角。在这种迷途中创作的女性电影,女性又一次成为被放逐的主角。女性电影的困境折射出女性生存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要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大众由来已久的男权思想,为女性电影的发展提供一个宽容的文化语境。
试析《傲慢与偏见》对男性中心话语权的挑战与迎合
作者: 朱锐   来源: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价值   父权文化   女性形象  
描述: 简·奥斯丁是英国小说史乃至文学史上的代表人物,女作家打破女性在传统男性叙事中"天使"和"魔鬼"的固定形象,以女性的真实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以独到的女性视角消解了传统的男性中心话语权,但在对传统的男性话语挑战的同时又潜意识地迎合,为女权主义写作传统在父权文化中步履艰难的历史行程中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大众传播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以广告为例
作者: 李智敏   来源: 中国商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和谐性别观   性别歧视   女性形象  
描述: 两性冲突长期存在于我国社会,由于我国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依然以男权中心为基础,社会大众对于性别歧视仍然缺乏必要的敏感。国内大众传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长时间地被忽视甚至是熟视无睹,而各种各样的商业广告作为大众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广告中,发觉性别歧视的问题,分析其存在的根源,并提出消除性别歧视、促进两性平等、构建性别和谐社会的建议。
三寸象牙雕刻品的再探究:以“重复”视角解读简奥斯丁笔下的人物
作者: 焦志倩   来源: 新西部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复”理论   简·奥斯丁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运用美国解构主义批评家、耶鲁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J.H.米勒任何一部小说都是重复现象的复合组织,都是重复中的重复的观点,解析简·奥斯丁作品中人物塑造的重复及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精神和生活,社会和历史的真实情形及作者在不同作品中的写作心理等,从而发掘一条通向其作品内核的秘密通道。
浅析海明威矛盾的女性观
作者: 袁欣   来源: 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明威   女性形象   矛盾观  
描述: 以例证的方法简要分析海明威对女性的既爱又恨的矛盾观点.首先概述了海明威笔下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及其特点,然后以海明威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例来分析海明威复杂的女性观,一方面,认为女性是男性的工具,男人的庇护所,是为男性服务的,温顺善良,完全依赖男人的女性就能够得到幸福;另一方面,又认为女人是男人的沙场,是男人展现"男子汉"气概的地方,是男人体现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但是这样的沙场同样也可能挫败男子汉的威严,威胁男人的地位,对有独立个性、不受传统约束的"新女性"虽有敌意,但也很欣赏.
试析葛红兵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以《沙床》和《财道》为例
作者: 袁华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葛红兵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当代作家葛红兵在他的作品《沙床》和《财道》中表达了他的女性意识。这两部作品中的女性都有唯美的身体、都处于积极主动求爱的状态,具有放性的态度,同时她们在事业上没有卓越的建树。葛红兵打破了处女崇拜、女性禁欲树贞节牌坊的神话,试图将女性从性禁忌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但是他的解放仅仅局限在性观念上,而且这个性观念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男权意识的印记。在他笔下,在经济上无法获得独立,而又从性禁忌的牢笼中解放出来的女性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都无法获得和男性真正平等的地位,作者举起的性自由开放的旗帜并不能将女性真正引向幸福之
作品与人生的纠结:也谈作家海明威的妇女观
作者: 张敬   来源: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女性   海明威   女性形象  
描述: 海明威笔下女性人物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争议,这是时至今日人们不断探索这一领域的原因。本文基于当时女权运动的社会背景,结合作家的人生经历,分析作家矛盾、对立的妇女观的成因及其在作品中的深刻体现,以佐证作者并非众多评论中没有女人的男人,有助于解读海明威内心深处对两性关系和谐融存的渴望。
< 1 2 3 ... 35 36 37 ... 82 83 8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