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620 条
-
白先勇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罗志峰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间流逝
白先勇
女性形象
小说
悲悼情怀
-
描述:
白先勇刻画了约八十名女性,数量可观,这些妇女形象性格各异,绝无雷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这个系列有着鲜明的传统特色和现代特色,有的形象达到了典型的高度。在小说中,白先勇“寓传统于现代,融西方于中国”,以中西合壁的手法与技巧,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被称为“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旅美作家於梨华曾赞道:“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没有任何一位作家,刻画女人能胜过他的。” 白先勇历经的人世沧桑,酝酿了他时间流逝、今昔对比的不胜伤感,使他生活道路和创作生涯中充溢着一种人生如梦、生活无常的感伤情怀
-
海派文学中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王丽丽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世俗性
消费主义
海派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最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现代化、都市化高潮的兴起,海派文学作为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海派文学”的界定更多的是依据社会文化的因素。“海派”文学具有较为宽泛的意义,它是一种力图摆脱传统文化束缚而显示出现代品格的新文学。它是指产生于现代上海大众化的消费社会,以上海都市文化意识为内核的,以渲染上海风貌,塑造上海灵魂等为已任的都市文学。而海派文学笔下的女性形象因为和上海得天独厚的隐秘联系,而被推上叙事的前台,成为喻说城市的载体。本文从文化、性别的角度,把现代海派和当代海派连成一体,梳理了
-
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功能解析
-
作者:
杨瑶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传播
电视广告
广告策略
广告模特
女性形象
-
描述:
广告作为一种典型的传播现象,传播功能是它的最基本的功能,因此广告传播功能的实现必须满足大众媒介,不同的广告主会根据各自特定的市场营销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产品的媒介。如今,传播面积最广、影响力最强的电视媒介,已成为最主要的广告媒介,也是我们接触和接收广告信息最广泛的来源。 时代和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和精神商品越来越丰富,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面对如潮水般涌向市场的各类产品和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要想让自己的商品在千军万马中独树一帜,广告商和销售商们必定要在销
-
卡夫卡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李晓娟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传性
现代心理学
卡夫卡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他生前默默无闻,身后却获得世界性的声誉。他创作的《变形记》、《诉讼》、《城堡》等作品被视为二十世纪的经典之作。卡夫卡以其作品的多义性著称,歌德在评价莎士比亚时留下一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说不尽”的评语如果用在卡夫卡身上一样是适用的。卡夫卡的作品内涵丰富、深刻、复杂而深奥,所有这些特点又反射出作者性格的矛盾性和人格的多重性。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卡夫卡进行研究,形成经久不衰的“卡夫卡热”,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
-
上海摩登——论《玲珑》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龙佳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玲珑》
女性权利
都市摩登女性
女性形象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玲珑》作为一本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畅销女性杂志,通过为数众多的图片和相关文章,为公众呈现并且直接参与塑造了一个注重外在修饰、乐于追求全新的都市文明生活方式、努力争取女性权利的全新的都市摩登女性形象。与此同时,《玲珑》也紧跟着上个世纪前期追求女性解放的时代要求,以一种温和、渐进的方式来对女性自我意识进行着启蒙。可以说,籍由对于《玲珑》的解读,我们不仅能够追溯三十年代流行女性...
-
自我意识的觉醒——绘画中女性形象的差异及产生的原因
-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被塑
自塑
女性形象
第二性
-
描述:
女性形象一直是绘画界永恒不变的主要角色,从原始社会开始,女性的形象一直被各个时代所赋予不同的定义。但一直以来,社会被定义为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性别,在传统男性社会定义中女性形象被定义为温柔美丽和性感的消费形象和被动的欣赏角度。直到20世纪70年代女权运动的发展使女性形象开始有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尤其体现在女性艺术家的艺术语言中。女性把这种传统的被动地位逐渐转化为主动、独立自我,真实的女性身体,女性形象的不断改变代表着女性这一被称为“第二性”的群体正依靠她们自己的力量在改变被动的历史。也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
-
论新时期男作家家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秀丽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文化
家族小说
男性言说
小说创作
女性形象
-
描述:
新时期以来,男作家创作的家族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对生命的追问与历史理性的追求。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影响的根深蒂固和性别的差异,他们在对人物形象地塑造中,不自觉地流露出男权意识。本文把这些家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三类,进行梳理、解读,来揭示这些形象背后隐藏的文化原因和男性心理。 本论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分为三部分。 前言部分介绍家族小说的概况以及本论题的研究现状。 第一部分梳理新时期男作家家族小说笔下的女性形象,分为圣母与良母、疯癫型女性和知识女性三类女性形象,她们或多或少的表现出对男权的遵从。
-
从女性形象的变化看丁玲创作的转变
-
作者:
何颖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化
丁玲
创作
女性形象
转变
-
描述:
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丁玲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引起广泛关注和较多争议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性格既有前后一致性,也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其中的变化正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丁玲创作的转变。造成这种转变既有社会形势变化、创作环境改变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丁玲自身的经历、遭遇以及政治选择等主观方面的原因。这些变化和转变对丁玲作品的影响需要我们客观公正的予以评价。
-
孙惠芬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方法研究
-
作者:
彭伟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特点
语言风格
孙惠芬
女性形象
交叉地带
-
描述:
在新时期文坛上,孙惠芬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吸引了人们视线。她以一个出生在农村,生活在城市的人的眼光,揉和城市和农村相对立的价值标准,她留给历史的是一组丰满的女性形象。在塑造这些女性形象的过程中,孙惠芬选用了自己独特的视角及选择,在交叉地带这样的典型背景下,通过乡村叙事及日常叙事的手法,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将这些女性带入我们的视界。而这,也必将在文坛带来惊喜和冲击。
-
戏剧《老妇还乡》中的“正义”、“罪恶”及女性形象
-
作者:
次晓芳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钱
《老妇还乡》
正义
女性形象
异化
-
描述:
瑞士著名德语作家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1921-)的成名作《老妇还乡》(1956)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问题,短短一百页的三幕剧是他一生中最有光彩的剧作之一,奠定了作者在当代世界戏剧史上的地位。按照作家的意图,这部戏剧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至上与道德沦丧。那么在此主题的基础之上作品是否还有其他深意可以挖掘呢?本文旨在以分析戏剧的主题来揭示女主人公老妇在当时社会影响下性格被异化的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前面三个部分主要介绍作家迪伦马特的生平及其作品《老妇还乡》的写作背景与时代。第四部分介绍作品的
<
1
2
3
...
34
35
36
...
60
61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