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24 条
-
浅析新闻评论中的女性形象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以《南方周末》2013年10月至11月评论为例
-
作者:
苏锐
来源:
新闻世界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事件
新闻评论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从2013年10月至11月《南方周末》评论版中体现出女性形象的内容入手,分析我国新闻评论中女性形象的作用和其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包括贴近民生、引发舆论共鸣、新闻评论的中的独立性和宽容性等。
-
《拉格泰姆时代》中的女性形象探究
-
作者:
刘匀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自我意识
女权
女性形象
-
描述:
多克特罗是美国后现代文坛中璀璨的代表,其成名作《拉格泰姆时代》将历史与文学作品融会贯通,塑造了一批身处美国后现代社会潮流下各式各样的人物群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群像,独具艺术魅力。
-
离散中的华裔女性:再看《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于晓霞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离散
美国华裔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离散文化研究中,华裔通常也被称为离散者,《女勇士》中“我”与母亲两个主要女性角色充分表现出离散族裔的特点--母亲拒绝与主流文化同化,固守传统与回忆;“我”试图与主流同化,却仍遭排斥。小说主要通过未成年时的“我”的视角来讲述一个华人小女孩的普通生活,并转述母亲的回忆,以隐喻的方式描写了美国华人生活的艰辛和对身份的迷茫。
-
传统观念烛照下的新感觉派小说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范鹤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传统
都会
女性形象
-
描述:
新感觉派作家在作品中试图建构一个远离乡土色彩的都会世界。在这种创作目的的驱使下,新感觉派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有意识的剥离。但是尽管作家在作品中极力隐匿扎根于脑海中的传统观念,传统观念却依然蕴藏在新感觉派小说的人物形象中。本文试图对新感觉派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进行解剖,从而挖掘隐藏在女性人物形象中的传统内蕴。
-
20世纪家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苑蕾
来源: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家族文化
20世纪家族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现代家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组特殊群体:有家族文化的支撑者和践行者,严格按照封建文化标准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有家族文化的破坏者和出走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瓦解家族的力量,促成家族逐渐走向衰亡;还有忍受封建礼教折磨欺凌,在男权至上的伦理制度宰割下走向毁灭的牺牲者形象。她们的悲剧展示了传统文化禁锢下女性的生存困境,批判旧家族文化的罪恶,预示着封建家族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
-
宫体诗与女性自述诗中的南朝女性形象
-
作者:
陈思瑞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自述诗
南朝
宫体诗
女性形象
-
描述:
南朝关于女性的诗歌可以分为宫体诗中的女性与女性自述诗中的女性,从宫体诗与女性自述诗的表现内容、表现手法以及作者心态三方面对比来说明女性在这两种诗中的不同,同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最后指出女性自述诗中展现的女性依然受到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的束缚,男权社会极大地制约了女性群体的精神活动和创作视野。
-
《倾城之恋》和《飘》中女性形象之比较研究
-
作者:
万海玉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流苏
郝思嘉
女性形象
-
描述:
美国文学名著《飘》和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倾城之恋》两部作品的爱情叙事是均从女权意识的角度去赞美女主人公的反抗,作为贵族女性,她们在生存困境中追求爱情和幸福生活,共同选择婚姻来改变命运,但由于不同的文化形象和性格,使她们生活的结局迥然不同。本文试图分析两位女主角形象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
《飘》中斯嘉丽与梅兰妮的女性形象比较
-
作者:
胡莉萍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梅兰妮
斯嘉丽
女性形象
-
描述:
虽然斯嘉丽与梅兰妮对生活、爱情婚姻和世俗的态度有太多不同,她们身上仍有着相同的特质。本文从家庭因素和生活环境因素方面阐述了造成她们差异的原因,使斯嘉丽与梅兰妮的形象更加清晰。
-
语言学视角下《檀香刑》中的女性形象探究
-
作者:
孙进芳
来源: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檀香刑》
莫言
女性形象
-
描述:
长篇小说《檀香刑》被看作是莫言在创作上的"民间性小说实践",在这部小说里莫言有意地把地方戏曲因素引入到小说中,通过戏曲中"独白"的方式安排人物的出场,并且根据不同的角色扮演,人物的独白语言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媚娘和钱夫人是民间和殿堂两种文化身份的代表,表现在语言上,话语的对立交织,使得人物形象更见鲜明。
-
浅析媒体如何构建社会真实:以女性形象为例
-
作者:
郭春江
来源:
华人时刊(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建真实
媒体影像再现文化
女性形象
媒体责任
-
描述:
在现代传媒中,不论是从影视作品到生活广告,媒体塑造的审美标准和物体意涵已经不知不觉成为定式。不论在广告、电影、电视剧中,被钟爱的或被认可的都是符合大众所认为的长腿细腰大眼睛。随着传媒方式的改变,人们所接收的信息越来越多的依靠于媒体,而媒体为了获取利益和认可,不断地苛求对于女性身体的要求,甚至于产生专门题材的影视作品,来讲述外形形象对于女性的发展影响。在媒体的建构下,女性身体成为被定义的物品,社会真实的转变即成了媒体指向的改变。
<
1
2
3
...
32
33
34
...
81
82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