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看易卜生的人性思想
作者: 聂敬凤   来源: 东京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人文主义   女性形象   易卜生  
描述: 易卜生一生最后一部剧作<咱们死人醒来的时候>,以其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易卜生在这部剧作中超越了历史的范畴,表达了对于人及人的价值的见解,人性应该是神性和物性的统一,其独特的人文主义要求充分尊重个人的精神,以及他对于女性群体的关怀和独特见解.
同源而异质的女性表达:张欣和廖辉英小说差异性比较
作者: 孟文彬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女性形象   差异性  
描述: 大陆与台湾本是同根生的共同的文化传承、心理积淀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使张欣与廖辉英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一些共同特征,但同时大陆与台湾不同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和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与人生经历又使两人的创作呈现出风格上的差异与各自的艺术特色。差异性正是她们各自存在的价值所在。
青出于蓝:解析龙萨与叶芝同名二诗《当你年老时》的异同
作者: 宫昀   王萌   来源: 科教文汇(下旬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本分析   龙萨   叶芝   女性形象  
描述: 龙萨与叶芝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目的导致了两诗的不同。文章比较了两位诗人的背景,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对二诗作了详细的对比。叶芝的诗模仿自龙萨,诗首所设置的意境和思路非常相似。但通过二诗形式、语言和立意三方面的对比分析,认为龙萨的诗在先,且给了叶芝最初的灵感,但叶芝的诗与之相比,结构简洁,语言清新,意境空灵,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分析济慈作品中女性主义的不彻底性
作者: 王巍彤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济慈   女性形象   不彻底性   女性主义  
描述: 济慈的作品中有大量对于女性赞美和歌颂的描述,济慈也由此被一些评论家划分为女性主义者。然而,作者以为,济慈的女性主义是在男性主义笼罩之下的,济慈笔下的女性往往是虚幻的天使与魔鬼的化身,济慈的作品在表达了诗人对于女性赞美的同时,也反映了其女性主义的不彻底性。
简论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妖姬”形象
作者: 唐玲珍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都市异己力量   女性形象   妖姬  
描述: 崛起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新感觉派,用新奇的感觉印象描绘出了上海这座大都市的独特风采。在作家们笔下的小说里,男性是主体的叙述者与体验者,女性是客体的新生活的代表者,彼此间的关系产生了复杂的意义场域。
“兔子”夫人贾尼丝如是说
作者: 暂无 来源: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学   男权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兔子”夫人贾尼丝如是说
浅论《为奴隶的母亲》与《赌徒吉顺》
作者: 何军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柔石   许杰   典妻   女性形象  
描述: 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和许杰的《赌徒吉顺》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两篇典型的以“典妻”为主题的作品。本文从表现主题、描写角度和方法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异同,并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悲剧意识和封建宗法文化对人性的戕害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话语的嬗变:从《金锁记》、《方舟》到《一个人的战争》
作者: 蔡玉华   来源: 青年科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女性话语的嬗变大致可分三个发展阶段:从五四以来套在黄金枷锁中的曹七巧对失语的挣扎到80年代《方舟》中的寡妇俱乐部模仿男人话语的尴尬再到90年代的林白等力图用躯体写作创建女性话语的决绝,这一话语嬗变过程同时也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女性意识的嬗变过程。
反弹琵琶出新意:用认知参照点原则看钗黛形象的塑造
作者: 占勤惠   来源: 科教导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认知参照点   反叛   传统   女性形象  
描述: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巅峰之作,本文尝试运用Langacker的"认知参照点模型"来分析钗黛形象,从认知语言的角度探讨文学作品中如何淋漓尽致地塑造女性新形像,从而拓展我们文学鉴赏的视野和思路.
花开的声音-论新时期女性写作中女性意识的张扬
作者: 钮绮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性别意识  
描述: 花开的声音-论新时期女性写作中女性意识的张扬
< 1 2 3 ... 32 33 34 ... 67 68 6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