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析成语中对女性的借代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 杨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成语   文化   女性形象   借代  
描述: 借代是成语中描绘女性形象的重要的修辞手法之一.能用一种事物有效地代指女性,与中国文化本身和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审美意识有一定的关系.
男权社会的悲剧: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潘金莲与海斯特比较
作者: 高新华   宁乐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文本   女性形象  
描述: 古典小说<金瓶梅>中的潘金莲自古以来一直是众矢之的,她在无数的谩骂声中走过了几个世纪,"毒妇"的形象是许多人对她的刻板印象.美国作家霍桑的<红字>中,海斯特·白兰则一直被认为是温柔善良、自强不息的女性代表.本文通过对男权视角下女性形象的分析和对以上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与命运的比较,试图阐释她们命运的必然,并对男权社会以及这种制度下的叙事文本进行批判.
浅析《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女性观中的双重否定
作者: 李锐   来源: 华章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   放纵   压抑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一个横跨两个世纪的男性作家,哈代擅长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大多是通过这些女性的婚恋观表达出来的。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卡斯特桥》中苏珊和她的女儿伊丽莎白简.纽森和亨察尔的情人露西塔三个女性形象窥探哈代的女性观中对女性情感的审视态度。说明哈代女性观中情感意识层面上的双重否定,具体表现在他不满女性对自己情感的过度压抑,同时也反对女性情感的过度的欲望和放纵。
《一千零一夜》与其改编电影叙事比较:论电影中女性意识的不自觉提升
作者: 林媛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主题   叙事   女性形象  
描述: <阿拉丁神灯>是对阿拉伯著名民间文学<一千零一夜>的改编,选取原著庞大叙事结构中的五个小故事,以电影叙事特有的方式将其重组,完全再现原著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况且时间的跨度在影片中带来的现代意识痕迹无法抹去.因而电影<阿拉丁神灯>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意识必有不同于原著文本中的表现.
浅析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
作者: 赵丽娜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话语权   女性主义   新闻传播  
描述: 本文以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女性主义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流变,解释了女性主义与新闻传播学的融合,通过大量例证和理论分析了中国新闻传播学中女性主义研究存在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女性形象被诋毁和女性话语权缺失的事实与原因.同时指出建立两性和谐的媒介世界的必要性.
多丽丝·莱辛的《老妇与猫》中赫蒂的形象分析
作者: 沈洁   来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赫蒂   多丽丝.莱辛   追逐自由   女性形象  
描述: 文章对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老妇与猫》中赫蒂的形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赫蒂是一个在现代社会中努力保持自我、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莱辛通过对赫蒂的命运的描绘,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大卫·科波菲尔》中爱妮丝和《曼斯菲尔德庄园》中范妮之形象比较
作者: 李静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圆型人物   扁型人物   女性形象  
描述: 该文通过比较《大卫·科波菲尔》中的爱妮丝和《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两个女性形象的相似性,来揭示狄更斯和简·奥斯丁的相似的婚姻观和对女性的新认识。同时,通过比较两种塑造形象的方法,说明站在女性的视角写女性的重要性。
《长恨歌》中王琦瑶人物形象及价值分析
作者: 许峰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价值   文学史意义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从时间的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去审视《长恨歌》中王琦瑶这一女性形象。在历史性维度中,探讨其女性的命运以及角色问题;在共时性的维度中,分析其自身存在的形式与生活状态,并且通过这一形象揭示出其文学价值和文学史意义:王琦瑶的形象实现了作家所赋予她的上海精神的代表内涵。
从女性失语到男性缺席
作者: 陈维虎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杜拉拉升职记》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   女性形象  
描述: 从十七年电影中女性身份的集体陷落到现在的女性地位被重视,女性一直是中国电影吸引观众的一个噱头。对比十七年电影时期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和最近热播的《杜拉拉升职记》,可见后者塑造的女性形象有一定的进步,但是过分的强调二元对立仍没有找到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女性生存模式。
《生死场》:女性生命世界里悖论的悲哀
作者: 李志红   来源: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死场》   男权世界   女性形象  
描述: 在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中,充斥着作者对女人的理解和怜悯。在这个悲剧的"生死场"上,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一些女人在这个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从女性学角度理解和阐释小说中众多的女性形象,我们感受到了女性作为他者的悲剧。
< 1 2 3 ... 29 30 31 ... 82 83 84
Rss订阅